首先说地位:从发表论文的角度,可以说在经济学界完全没有地位。美国有关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的边缘研究,大都发表在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下属的期刊,主流经济学界目前并不重视相关研究。导致当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对Neuroeconomics这个方向感兴趣的人相对较少——要跟数目庞大的主流经济学家竞争本来就有限的期刊版面,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论文发表要经过peer review,大多数经济学家不懂,也不关心你在神经科学领域所做努力对经济学发展有什么帮助。所以相比之下,把我的论文拿给神经科学家看反而能得到更多好的反馈。第二个原因是很多Neuroeconomics所得出的结论对于传统经济理论对人类行为的假设提出了挑战,但这些结论本身尚未形成体系,不能提出代替的解决方案。这说白了就相当于砸场子:在我证明你不行的同时,也怕你说出“you can you up”之类的话作为回击。所以简言之,没地位。
然后说前途:我看到有的回答认为经济学家难以掌握神经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此表示同意。毕竟术业有专攻,同时精通很多学科的大牛是不常有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把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经济学家和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心理学家放在一起,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出很多有意思的研究。而且纵观当今学术界,独立作者出品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跨领域合作是大势所趋,完全没有必要为无法成为全方位超人而担心。更重要的,我一直认为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有,大概也是从发表论文的角度强行分类的。所以无论经济学还是心理学,以至所谓传统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决策学,行为博弈论等等等等,本质上都是针对人类行为和基于人类行为的社会现象进行的研究,区别只在于它们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和使用的研究方法。而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方式: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回答我感兴趣的问题,以期对人类行为及相关社会现象得到更接近真相的理解。虽然目前尚未成气候,但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综上,虽然Neuroeconomics目前尚无法融入主流经济学界,但我仍然相信这种跨领域的边缘学科会为人类知识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转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