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4242 228
2014-04-26

摘  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生产力水平高于资本主义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是通往那种状态的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体系都应当在这一语境中理解。中国并非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根本走不通,外部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设定了人性自私的原理,把其他人、其他民族视为竞争对手,从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发展;内部原因在于中国历史上缺乏西方意义的资产阶级,因此缺乏在西方承担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历史主体。当代中国之所以仍然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爬到高处后“撤掉了梯子”,中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自己的赶超梦想。

关键词:中国道路 资本主义道路 人类文明大道 自私 社会本位


因为审核问题,只能一段段发,以便把被审核的范围缩到最小。后半部分因为网友回帖中断,另外开帖了: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xtra=#pid2461906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26 03:49:15
“中国道路”的生成只有放到世界历史视野中才能得到理解和把握。因为1956年底,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生产力水平高于资本主义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社会主义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为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后资本主义时代的那种社会主义状态。它不是那种状态,而是通往那种状态的一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让有些人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看法,难道不正是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人类文明大道吗?既然资本主义已经搭起了通往共产主义彼岸的一座桥梁,为什么我们还要“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回答这些困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6 03:49:59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理论。只要把上述问题放到世界历史视野中,就可以看到:中国不是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相反,是走了,但没走通,而且也不可能走通。资本主义国家(包括那些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欧洲国家)并没有搭建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相反,它们在自己爬到高处以后,为了防止落后国家赶超它们,撤掉了梯子。就此而言,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被逼出来的。这是一条由列宁开辟的、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新路,只不过,苏联人没有走通,中国人走通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放到世界历史视野中,就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另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类文明大道。它为落后国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另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义务向全世界阐明这条新道路的优越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6 03:51:12

一、通往共产主义的另一条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通往共产主义的人类文明大道只有一条,那就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他们看来,只有在吸收资产阶级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探讨过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他们的结论是,在先进国家首先完成共产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以后,在它们的帮助下,像俄国那样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共有制的国家,有可能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大峡谷,向共产主义社会大踏步迈进。这意味着,跨越卡夫丁大峡谷只能是特例,而不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相反,它除了以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不可跨越”的普遍规律作为背景,还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先进国家必须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从而能够从外部帮助落后国家,第二,落后国家必须在上述国家的帮助下,发挥后发优势,从而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只会封锁、扼杀社会主义国家,而不会帮助社会主义国家,而按其本性,共产主义者必然也是国际主义者,会帮助落后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落后生产力水平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手段,才能引导自己原有的、低水平的共有制向高水平的共有制过渡,从而保存和巩固原有的共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级的共有制。
但是先进国家并没有率先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从而无法从外部帮助落后国家;不仅如此,落后国家(包括俄国)的共有制已经遭到了破坏,因而不可能作为新的更高的共有制的基础。于是,恰恰在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革命首先在俄国、继而在一系列落后国家取得了成功。

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6 03:53:16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揭开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成功的谜底,进而揭示这种革命的具体性质和真实意义。


革命既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条件。后者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1]如果有太多的东西害怕在革命中失去,保守性就会占上风。虽然并不存在“穷则思变富则修”的所谓“规律”,但从革命性与保守性的关系看,穷往往与“激进”、富往往与“保守”联系在一起,则是没有疑问的。


落后国家的革命之所以成功,先进国家之所以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原因就在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虽然仍然没有生产资料,但个人消费品的数量有所增长,从而由“绝对贫困”走向了“相对贫困”;而在富国和穷国两极分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却连基本的生活资料都逐渐失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无所有”的阶层。一方越来越保守,另一方越来越激进。


然而,革命的性质并不是主观原因决定的,而是客观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落后国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它的革命不可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主观原因只会改变革命的表面颜色,而无法改变它的内在本质。只有承认和接受革命成果的局限性,才能把握这场革命真实的历史意义。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相对先进的德国,还是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都未能始终正确把握革命的具体性质和历史意义,从而采取了错误的对策,更不要说比俄国还落后的中国了。


众所周知,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法国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而德国却是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因此未能经过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洗礼。这就决定了,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看,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实际上置身于历史上英法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时代。用马克思曾经的话说,“我们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2]。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理论思维,社会民主党误把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相混淆,再加上当时党的理论家不懂辩证法,误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当成单向的经济决定论,使德国陷入了机会主义、改良主义,从而为修正主义铺平了道路,以致一战失败后,当德国具备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时,主观条件却不具备,导致革命的失败。


俄国比德国还要落后。正因为如此,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俄国还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不同,列宁并没有从中得出无产阶级政党可以无所作为的结论,相反,他从俄国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法承担资产阶级革命的现状中得出结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领导工人和农民承担起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任,把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造为工农民主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并通过这条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出乎意料的是,沙皇政权和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颟顸无能,最终逼出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顺应时势,及时调整路线、方针、政策,经过各种力量斗争和妥协的过程,最终一方面政治上往左走,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经济上往右走,试图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等手段,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由此开辟了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另外一条道路。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6 03:54:13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列宁发现,到他那个时期,由于“现有前提”的改变,已经必须突破马克思和恩格斯原来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设想:“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2]他还说,“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3]这就表明:现实共产主义的道路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走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对他们来说,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文明大道只有一条,那就是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自发形成的道路,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设计。但是,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人类第一次形成了关于社会发展的自觉理论。虽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规律并不能改变,但人类终于有可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既然如此,俄国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就可能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走出另外一条道路——一条向共产主义迂回过渡的社会主义道路。


遗憾的是,由于后续领导人的一系列失误乃至错误,苏联的这条道路最终没有走通。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混淆了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状态和当时正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区别,误把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生产力水平上的社会主义道路混同于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状态,从而背离了列宁关于“迂回过渡”的辩证法。


列宁主义的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既然中国不能跨越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又担负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那就只能由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越俎代庖,领导中国人民承担起这一重任。毛泽东把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把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应,中国也必须经历一个过渡形态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按原来的打算,新民主主义社会大约需要经历多则三、五十年,少则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遗憾的是,党的领导人犯了急性病,不仅在不具备客观物质技术条件下的情况仓猝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受到了历史规律的惩罚。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总结历史经验、概括四项基本原则时,邓小平才重新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是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一条“道路”的观点[4]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按生产力标准衡量,这是低水平的、“不合格”的社会主义,但由帝国主义主导的国际秩序决定了,中国无法倒退回去,只能往前走。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走向共产主义的另一条道路,一条非资本主义的道路。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谈的“前提”指“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


[2]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1页。


[3]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6页。


[4] 在邓小平所提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四个坚持”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提法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