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市的日益降温已使中国财政预算出现了赤字,同时也导致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对其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发出了警示。
中国财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涨幅由2月份的8.2%下降到5.2%,财政预算因而从2575亿元人民币的盈余变成了3260亿元的赤字。中原地产追踪的中国54个城市五一假日期间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同比下降47%,创下了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房市疲软将使李克强总理各种促增长举措的效力受到削弱,同时也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通过土地拍卖偿还债务变得更加艰难。像多数LGFV一样拥有AA信用评级的公司的举债成本今年迄今已经下降了75个基点,从而推动债券发行量出现了40%的大幅攀升。
全国各地地方政府成立了数以千计的LGFV,以为铁路、公路、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集资金。中国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增至17.9万亿元的创纪录水平。
标普驻香港大中华区企业评级业务主管Christopher Lee在5月5日说道:”房地产市场的显著恶化和土地价格的大幅下降将会对整个中国经济以及信贷市场产生广泛的影响,土地被用作了LGFV融资的抵押,地产开发商也用土地作为其筹集建设资金的抵押品。”
根据彭博汇编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数据,全国20个主要城市3月份的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5%,创出了至少一年来的最大降幅。另据搜房数据,上个月三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出现了27%的下滑。
此外,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创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小季度增幅,同时也低于7.5%的政府全年增长目标。固定资产投资3月份增长17.6%,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幅纪录。

为刺激经济增长,国务院出台了加快铁路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以及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一系列措施。根据3月份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总理李克强还计划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以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摩根大通在香港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随着住宅市场降温,预计卖地收入将下降,这将加大地方政府融资能力方面的压力。曾在国际清算银行工作过的朱海斌说,在房地产供应过剩更严重的地区,土地销售将下降更多。
这一疲弱态势加剧了扩大中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急迫性,这样地方政府就可以向公众直接发行债券,而不是通过预算外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据12月份发布的全国审计报告显示,抽样的省级、市级以及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约37%的债务,即3.5万亿元人民币。
滚雪球效应
张智威牵头的野村经济学家在5月5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未来几个月更多的政策宽松将尤为关键,房地产回调问题可能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地方政府很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来帮助房地产行业,因为它们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卖地。
在新建住宅锐减25%拖累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至7.4%并达到六个季度以来最慢的情况下,开发商买地的动机可能会下降。
野村表示,如果没有刺激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长可能会放缓到足够慢的地步,拖累经济增长率低达5.8%。
张智威指出,正如美国和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那样,货币政策收紧正在房地产低迷的时机以及步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汇丰经济学家们在5月5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今是央行帮助民间投资的合适时机。由在香港的屈宏斌牵头的分析师们写道,长期利率居高不下。
未上市的浙江兴润置业在3月份倒闭预示着中国近9万家房地产公司可能会进行洗牌。据彭博3月份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随着融资渠道减少,买地的开发商今年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
瑞穗证券亚洲在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如果房市持续降温,地方政府将感受到其中的影响。沈建光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们可以探索其他方式来增收,例如出售其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