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昨天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伴随长三角的区域广化和深化,一个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0个城市的“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有望带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报告建议政府修改长三角的规划,将安徽也纳入其中,以可持续的方式提升竞争力。
报告主编、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发布会上说,世界上目前已形成六大城市群,其中两个在美国,分别是以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0.67% 资金 研报]沿岸城市群和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日本、英国、法国则分别拥有以东京为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倪鹏飞说,排在第六位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它在经济规模、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与上述五大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
他认为,建设沪苏浙皖长三角超级经济区,将能充分整合区域资源,扬长避短,带动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198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形成了长三角的最早雏形,当时只包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10个城市。后来,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三角的区域范围持续扩展,截至去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会员城市扩充至30个,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省(也称皖)的合肥、芜湖等。
昨天出炉的报告指出,从空间维度来看,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多和空间范围的扩大,长三角在六年后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北至连云港、徐州,西至安庆、六安,南至温州、丽水,包括沪苏浙皖40个城市的超级经济区。据估计,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人口达到两亿,地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
若从时间维度看,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到了2020年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届时,所有城市与上海之间的最短往返通勤时间将控制在四小时内,能实现当日工作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