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中的“十个如果” ——摘引自网友名为“花城安家”于2010年6月26日发表于网上的《邓小平的10如果和对后人的10点警告》(《邓小平的十个如果》最早发表于2004年《宁波通讯》第9期)。本作者在“花城安家”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排序和对照邓小平原文进行了部分的内容修补和扩展。(教传福摘录于2013年12月22日。2014年2月9日再次整理) 一、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二、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以上“两个如果”,摘引自1985年3月7日邓小平《一靠理想 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 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级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要点 《善于利于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四、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级分化。 (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 团时的谈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 五、(如果)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基本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在本世纪内最后的十六年,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1984年12月22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 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1页)。 六、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1986年1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 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级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八、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也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容忍有的人反对社会主义。 (1987年3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谈话的一部分。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7—208页)。 九、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邓小平1987年4月30日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谈话的一部分《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9页)。 十、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到本世纪末花二十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八百到一千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花五十年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那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达到这一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深刻理解这一论述极为重要!!)(邓小平1987年4月26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谈话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4—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