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入分配改革百姓期待什么?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批复,联席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2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职责包括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做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去年初,酝酿8年之久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四大目标: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意见》已经逐条分解到各部委各地区,要求落实。
由于《意见》主要侧重框架方面的阐述,不少人认为《意见》只有“原则”没有具体“细则”,且进程缓慢。因收入分配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再分配问题,牵涉到各群体各部门的实际利益,一直比较复杂,是中国诸多改革中的难点。
让全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政策层面引导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改革的大方向。收入分配改革的范围大,业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做法也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按照“提低、扩中、控高”的思路,使全民分享财富“蛋糕”。
至于“提低”,一方面有认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阻力相对较小,落实的可行性大;一方面认为“提低”也只是针对社会保障对象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低收入职工都是在中小型非公企业就业,靠政府干预的能力并不强,当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政府推进“提低”的空间有限,“提低”比“控高”的难度要大。
对于“控高”,说法也各有不同。有人说“控高”很容易,主要是看政府的决心,只要敢于触动利益集团,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整体格局。而有人说控制高收入才是真正的难点和阻力,特别是高收入行业和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把这些作为突破口,结合反腐,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就可以消除不合理收入的环境和条件。若在差距已经比较大的情况下,其关键“控高”的工作要起步快,如果“控高”迟缓,“提低”永远也无法有“爬高”的速度,这更加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甚至对中等收入群体还造成影响。
再说“扩中”,中等收入者由于处在社会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中间位置,而在现代社会结构中,中等收入者则处在主体的位置,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然而,究竟收入多少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但有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大致为23%—25%,规模约为3亿人。实际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明确或统一的界定标准。就“中等收入”这个概念,有专家说,更多是一种心理预期,从经济指标上不太好界定。以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所谓“扩中”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突出,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由于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部分群众生活还是比较困难。有人认为反腐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事实上,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个复杂工程,百姓所期待的不但要注重公平,还要注重效率。收入分配改革不是简单地给人人发发“红包”,改革中必定有困难同样也有阻力,这就需要政府的智慧和担当。当然,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与其他方面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也有很大关系,但效果不是很快就能显示出来。这次就收入分配改革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各部委就收入分配制度而做到“坐在一起商量”,进行实质性启动,还能更加有效地推进改革深入。因为收入分配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哪怕有逐步有序向前推进,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