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892 5
2014-05-30
     股市投资者多不盈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明明实践经验证明不可行的,但是照做不误。举个例子,笔者身边就有不少老同学、老同事(都有十余年的股市投 资或从业经验),每天必修课就是盯市、选股、买卖,不分牛市熊市,真可谓“生命不息,炒股不止”。然而,长期以来,这些人在股市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真正的成绩单都是羞于见人的。但为何,对于长期事实已证明不可为的,他们依然每天为之?

他们其实是陷入了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锚定陷阱”的一个常见的误区了。在此误区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最先接收到的信息或把初期形成的行为固化为定式,结果最初的印象、估计或行为会“锚定”以后的思、判断、以及行为习惯。用通俗的话概括,那就是:先入为主,死不改悔。

这种“锚定陷阱”的另一个表现是:根据自己的持仓来决定接受看多或看空的观点。至于观点是否符合逻辑,分析是否合理,那就放一边了。心理上,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现有观点和取向的信息,而对反面信息视而不见。对于2007年底在上证6000点持股的投资者,大多都倾向于相信“黄金十年”、“奥运行情”等虚张的看涨言论,对于务实的“平均市盈率超60倍”、“通胀压力导致货币持续从紧”等反面信息则选择视置若罔闻,结果,全过程参与了从6000多点到1600多点的大跌。

“沉没成本”的思维也是“锚定陷阱”的另一个表现。在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思维方式中, 人们在明知决策错误的情况下仍选择继续错下去,总是抱着一线希望能挽回的损失,结果造成更大的损失。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何许多在中石油A股刚上市时48元高价买进的投资者愿意一直持有到今(不足8元)。当初跟风买入了,后来弄明白了:估值严重偏高、长期增长乏力、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等……明明知道决策错了,但觉得既然买了,成本已经花出去了,就坚持下去吧。结果,越等,亏损越大。

“锚 定陷阱”的最后一个表现是人们对现状总是表现出偏爱,尽管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们也不愿意打破现状。笔者曾经问过这些每天炒股的老同学、老同事: 这么长时间的频繁买卖都不真正盈利,为何不选择投资固定收益产品或是选择一些估值合理的股票长线投资?毕竟这样会更省心省力而且盈利更有保障啊。回答是: 习惯了。而且,万一我能捉住一个牛股赚大钱呢?(他们估计没想到,每天买卖跑短线,真有幸碰上长期的大牛股也捉不住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段子:“某人看书才知道,喝酒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尿毒症!吓坏了! 于是,他回到家赶紧喝了瓶酒压压惊。并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看书了,太吓人了!”

哈哈,还真别笑。这种貌似荒唐的做法,在投资行为中可是非常常见的。这也是投资者难以在股市投资中真正盈利的重要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15 23:40:26
在克服锚定效应就一定挣钱吗?如此,股市挣钱与否取决于股民的认知能力异同。认知能力高,对自己的策略、他人策略甚至行为机制和外部信息的感知更厉害,挣钱就越多。机构投资者优于散户平均,是机构组织提高了认知能力。所以,赚钱与否最后都落在人性上,股市、房市、一切事...哈哈,以后样本可以获得的情况下,检验一下学校内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专业老师炒股成绩是否显著优于其他学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7 12:55:30
亏钱的因素多了,用锚定陷阱来解释不赚钱纯粹脑子进水,就如盲人摸象,你摸到象腿以为这就是大象,你相信锚定陷阱的同时你自己的思维就被这陷阱锚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2 00:04:39
Odean 发表在AER的文章 do we trade too much 就是很精彩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5 13:13:25
投资股市是一个复杂的事,这至少涉及3个变量:自己、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先看上市公司,就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等问题。就算上市公司很好,如同一个常量,再看自己和其他股东,自己是否能超越其他股东吗?能超越价格变化的行情吗?基金经理这种机构如果不去操纵行情,就会被行情左右自己的业绩——他们都不能淡定。所以不淡定的大量资金造成了不淡定的行情,自己能淡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21 07:38:32
john-li 发表于 2014-7-15 13:13
投资股市是一个复杂的事,这至少涉及3个变量:自己、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先看上市公司,就面临信息不对称和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