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学创新不断,源于博士生毕业不许留校避免近亲繁殖!新教师淘汰80%。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国家基金委对博士毕业还留在导师身边的要进行封杀。不给其经费,断奶。
本校博士生毕业留校,要坚决断奶。
1.本校博士生毕业不许留校,避免近亲繁殖!
留在导师身边的要进行封杀。美国的著名大学都不允许自己本校培养的博士生直接留校工作,避免了近亲繁殖。这样也使得博士生毕业之后到不同的研究机构学习交流,融合百家之长真正开展协同创新。当然,伯克利的教授中也有毕业于伯克利的博士生,但是仔细一看他们的简历,他们都有其他大学的博士后或助理教授等经历,最后才通过公开应聘,回到伯克利工作。这样,可以把别的研究机构好的经验,带回伯克利,也把伯克利的优秀经验传播到其他研究机构。
相比而言,我国博士生留校的比例太高,估计有30%以上。一个人长期呆在一个工作岗位,从事同一个工作,虽然可以“十年磨一剑”,把某项技术做到极致。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思维比较狭窄,创新都很难,何况原创? 当然,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大学里面关系错综复杂,派系林立。
2,Tenure 制度避免教授成名后阻挡助理教授或者副教授的发展
在中国做研究,是人越老越值钱,名人年年搞项目,搞大项目,越资深的教授拿的项目越多,年轻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这与我国的年度考核制度有关,越有名的教授考核指标越高,人就像骡子一样负重而行。美国大学设计了Tenure 制度,做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一般晋升为正教授(也有部分副教授)将免于年度考核,学校完全相信教授自觉做研究。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获得Tenure 的教授,将会减少与年轻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竞争科研项目,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其二,获得Tenure 的教授,没有年度考核的压力,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一些难度大、短期难以出成果的大科学问题。
比如,我的访问导师美国工程院院士Lotfi Zadeh教授,在成为终身教授之前是著名的控制论专家。当上终身教授之后,毅然改变研究方向,开创了fuzzy set,fuzzy logic, soft computing等新的研究领域, 50年如一日,深入思考,原创不断,终于成为一代宗师。据我所知,Lotfi一直项目很少,经费很少,博士生很少,没有团队成员。如果没有Tenure制度,按照中国的考核制度,教授级别越高考核指标越高,Lotfi恐怕早就被UC Berkeley淘汰了,或者被降为副教授了。
在美国,年轻的助理教授有更多的机会拿到科研项目,冲锋在科研的第一线,而年长的终身教授则抽出闲暇来教书育人,或者思考大的科学问题。科学研究是一个高度耗费脑力和体力的工作,年轻人应该多承担责任。
3面向全世界招生优秀学生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4师资博士后淘汰90%,助理教授的淘汰率达到了80%左右。“非升即走”制,大浪淘沙,选择优秀人才, 美国对于年轻的师资博士后淘汰90%,助理教授的淘汰率达到了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