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1384 58
2014-07-01

在上半年的财经新闻中,对于房价的报道热度可是居高不下啊~很多评论者都常拿楼市泡沫、楼市拐点或者空房率等概念来分析房价的涨落,这些因素是否是判断未来房价的充分条件呢?且看小冰今日分享~下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张林 ,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坛观点~



2014年春节过后,房价上涨终于不那么像脱缰的野马了,于是,无论是翻开一份经济类的报纸,还是点击一下财经类的网页,凡是涉及到空房率高、楼市泡沫大、楼市拐点到来的文章,总是会被放在头版头条。历史总是相似的,从1978年算起的房价上涨周期中,同样的情况也分别在1998年和2008年出现过。


无论是空房率、楼市泡沫还是楼市拐点,这几个概念本质上都是用来判断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既然讨论的是价格,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便能够起作用,即便这些原理在短期的价格预测方面往往捉襟见肘。


一、不能用成本来判断价格


在分析时,第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成本来判断价格涨跌。有一些人认为,开发商经过招、拍、挂程序,取得土地时的楼面价已经是每平米五六千元了,再加上税费、劳动、建筑成本,所以房价不可能低于1万,否则,开发商就没有利润了。


市场价格却不受成本约束。道理是简单的,用成本来判断价格的前提是开发商一定能把房子卖出去,而且一定能盈利。而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成本再高也卖不了高价格,尤其是当房子无人问津时,即便价格很低,开发商亏损也会出售房子,否则会血本无归。温州房价在2012年的暴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过来,如果有市场需求,成本低也不妨碍很高的市场价格,极端的例子有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或者近些年部分地区的农产品价格暴涨,比如“蒜你狠”、“豆你玩”。而后面这几个例子,就是经济泡沫现象。


但是,价格远远高于成本也不一定就说明这个行业有了经济泡沫。很多人所谓的楼市泡沫,是因为他们认为开发商没有道德的血液,卖的房子远高于成本而赚得钵满盆盈,并且使得许多低收入者无力承担。可是,正如前面分析的,高房价的背后也有高涨的土地成本,而利润总会在竞争和瓜分中被稀释。市场本身不会考虑没有购买力的人,它只对有效需求负责,这是市场的缺陷之一,但价格不会因此而改变。


经济泡沫的概念本身,指的是人们为了在将来高价抛售,而不是为了使用或消费,从而在当下发生了购买行为,如果这种购买行为规模过大,这个行业或产业就出现了经济泡沫。价格远高于成本是经济泡沫的一个表现,但是其中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也不意味着泡沫一定会破裂。


二、不能用ZF政策和意愿来判断价格


经济学者最不想承认的一件事,就是ZF能够控制一切。如果ZF具有对抗市场的能力而控制一切,计划经济也不会走向破产。有些人说,房地产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收入、就业、金融的发展和安全有赖于楼市繁荣,更何况地方ZF还要靠土地出让金取得财政收入。因此,如果楼市出问题,经济就有全盘崩溃的危险。可是,经济崩盘是个潜在的结果,而不是ZF能够控制房价不下跌的原因。


正如限购和交易税不能控制房价上涨一样,取消限购和降低交易税也同样不能控制房价下跌。ZF能够有效干预价格的前提,是ZF本身能够起到市场主体的作用并参与市场活动。比如,粮食价格能够维持一定波动范围的前提,是ZF可以在市场上收购或抛售粮食,此时ZF类似于一个企业,它通过调剂余缺在市场上起对冲作用。可是,房地产产业不仅规模巨大,很难储备,也无法在空间上调剂余缺,谁也没办法把鄂尔多斯多余的房子运到北京来使用。所以,在现有基本经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特别是土地管理制度和金融制度,ZF的经济调节政策也很难控制房价涨跌。


三、空置房多不能表明楼市供需失衡


最近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研究称,全国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22.4%,即约有5000万套空置房。暂时搁置对这个具体数字的争议,要承认市场上存在空置住房的事实,重要的是回答大量空置房出现的原因。


判断价格,经济学里最基本的分析工具就是要看供给和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里所谓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的需求。空置房的存在首先证明住房供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来说,任何一个产业都不会存在绝对的供给不足。而超过有效需求的供给会佐证经济泡沫的存在,也便存在泡沫破裂的风险。


前面讲到,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人们为了在未来抛售而在当下购买。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市场里存在一定规模的炒房团,但是也很难想象这些炒房者手中会有上千万套的房产等待抛售。


中国经济增长的几十年经验已经让人们认识了一个道理,即资产总比工资上涨快得多,财富差距要远远大于收入差距。不只是高收入的富裕阶层,对于中等收入的人来说也会想尽办法持有资产。即便房价很高,对于住房的实际需求总是摆在那里,尤其是对于一个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来说,大部分家庭会集中资源购买房产。相信大部分再次置业的人,或是为了改善居住需求,或是为子孙后代购置房产,而不是在房地产市场上投机。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产品能够比房产更能保值增值。


反过来看市场结构,金融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和理财,只有机构和少数人能够获利。而能够赚钱的实体行业,很大一部分被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垄断经营,普通人也无法参与其中。而持有房产却是最简单、普遍却又最实惠的投资方式。即便对于在高价时抛售房产的一部分投资者来说,他们手中持有的资本可能又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回到房地产行业当中。因此,对于楼市是否有泡沫来说,调查买房人的动机如何,要远比调查空房有多少准确得多。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市场结构和发展阶段,人们持有住房是有效的需求,即便一些住房处在空置的状态,也因此很难相信资本会逃离楼市,人们会抛售房产。


四、楼市拐点的发生条件并不充分


既然经济学有分析价格的基本工具,为什么预测价格那么难?这是因为市场中的实际价格是动态的,而经济分析则是静态的,它很难准确模拟市场的变化。举例来说,在经济分析里价格高则需求少,价格低则需求多。而在现实世界里,却往往是“追涨杀跌”,价格越高购买的人反而越多。这也反过来说明,楼市存在空房和潜在楼市泡沫破裂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市场上有其他好的投资渠道,即便没有空置房,这时候房价下跌,拥有多套房产的人也一定会在恐慌下抛售房产。


因此,重要的问题是,“追涨杀跌”的起点会在哪里。没有什么价格可以永远高速增长,人们懂得这个道理,再加上最近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对楼市的观望再正常不过了。居住是一个基本的需求,一个有居住需求的人或者家庭很难等待五年、十年去观望,即便价格已然开始下跌,有效的需求总会在其中某个时刻起作用。所以,从市场的需求方出发来考虑,楼市由“追涨”变成“杀跌”的条件并不充分。当然,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楼市也很难像上个十年那么繁荣。


五、楼市的问题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体制和结构


从纯粹的市场供需角度来讲,目前的房价没有什么不合理,楼市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而这些结论并不代表着这个市场本身是合理有效的。从供给角度来讲,国有土地存在买卖的双重垄断,而农村集体的土地和房产不可以卖给城镇居民,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只能通过垄断的土地供给才能满足,所以商品住宅价格不可谓不高。而其他市场机会的供给则是严重不足的,行政体制垄断了本来由社会和公众分享的投资渠道。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从财政、金融直到经济增长本身,都被过多捆绑到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上,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将被放大,房产行业变得太大而不能倒,一倒便万劫不复。有远见的决策者应该从给市场松绑开始,逐渐消除行政体制带来的弊端并逐步打破垄断,开放市场机会。


财产权利和市场机会被国家垄断的另外一个副作用,是带来公众的普遍不安全感,年轻人对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就业机会趋之若鹜,企业家对ZF权力俯首称臣,买房子也成为一个家庭获得安全感的必要途径。这就造成在需求角度,往往是举家之力来为一个本没有购买能力的年轻人来购置住房,这与西方国家是非常不同的。


正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本身的扭曲,带来了高房价和高空置率的并存,造成了房价给ZF、社会和公众带来了紧张感。虽然目前一定规模的住房空置是合理的,楼市拐点的形成条件也不充分,但是消除体制和结构本身的扭曲则更为重要和严峻,否则,虚假繁荣的楼市只能证明国家和社会的凋零




答题送币时间

1、选择:文章在提到“不能用成本来判断价格”时,提到的例子不包括哪项?
A、郁金香泡沫
B、温州房价暴跌
C、蒜你狠,豆你玩
D、海南淘金潮

2、讨论:是否认同作者观点呢?读后有何感想,欢迎分享你的观点~有论坛币奖励哦~



更多小冰分享已收录到小冰文库中,欢迎订阅: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collection&action=view&ctid=2291
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或自己的微博(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大家一定要把群现有人数或微博粉丝人数截屏出来哦~不然只能奖励10个币哦)
活动奖励方式(同一个群或微博或网站分享多次算一次,所有截图均需显示分享人数,否则默认低档奖励):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20论坛币;100-500人的,奖励20-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500人以上的奖励5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20论坛币;100-500人的,奖励20-50论坛币(每微博限奖励一次);500人以上的奖励50-100论坛币。
3.凡分享到其他网站(包括校内网等),帖子保留一天以上的(24小时后截图),奖励50论坛币
4.凡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内,回帖帖出截图,奖励50论坛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 08:49:39
感觉收获很大,顶一下。
D没有提到海南淘金潮
房地产很难用成本+利润的定价方式来定价,它本身是带有一定拍卖色彩的,每一栋房屋的地理位置、宅龄和楼层都会带来差异,而这些差异会经过其他因素的放大(例如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上班便捷,还有人愿意付高成本享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机会和福利)最终造成消费者的分割,所以每一次售房都相当于一次竞价。而中国的房市很难用欧美理论解释,我认为最关键一点还是欧亚文化的差异,亚洲人安土重迁和有家可归的文化特点导致竞价的过程十分激烈,售房者可以轻易识别并与最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成交,这也是为什么伪造“日光盘”和伪造预售排号等伎俩能屡试不爽的原因。因为市场分割,售房者可以用构造拍卖的方式榨干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大众为了有房可归的文化习惯付出的是“赢家诅咒”的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 11:01:44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 12:57:31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论断太多了,不想说太多,因为感觉自己也说不出什么花来。

针对个人来说,倒是有点想法。
首先,住房肯定是刚需啦。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住房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以生活必需品的的属性,行商品的实质,房价必然乱。具体到个人,完全看实际情况:拿房子当必需品,房价再高你也是要买的;房子可有可无,可现在买也可以后买的,不妨观望观望。
其次,房子有一定的投资属性,但具体到个人,其资产属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人会说:国内的投资渠道本来有限,房子是最佳选择。持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把房子的必需品属性放置于其投资品属性的前面,投资仅是顺带的。作为资产选项之一,房子流动性很小,预期的收益不定,受政策环境影响很大,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定价。。。种种弊端均存在。那为什么还这么多人拿房子做投资?很简单,之前近十年的房市迷花了眼。。。就自身来讲,投资房地产市场还不如投资房产股票,最起码还有个估值优势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 17:23:58
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 21:43:53
选D 好像没看到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