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49 0
2014-07-04
     现有的辩证唯物论教材把辩证法和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混在一起讲,我觉得不便于理解什么是辩证法。从黑格尔开始,人们就把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的否定等规律看成是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其实这些都是人们观察客观世界以后归纳出来的,和系统概念一样,它们只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一般规律,不仅仅是辩证法独有的,所以不能用来作为区别辩证法和其他事物的特征。如果混在一起讲,有人以为世界观是辩证法,有人以为事物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有人以为认识论是辩证法,结果真正辩证法的本质找不到了。不敢讲、也没法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不敢给形而上学方法在认识论中应有的地位了。


    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科学的殿堂,必须科学地表述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即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我按形式逻辑基本知识、方法论、世界观、认识论四个方面拉了一个框架,觉得这样容易讲清有关概念,也便于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本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和认识论部分原有的教材已有详细论述,本文从简。
    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要从它和形而上学的比较中来讨论。只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的对立,不讲它们的统一,就难以讲清它们的本质。只有认真研究它们的统一性,对形而上学方法的合理性做充分地阐述,在方法论中给形而上学方法应有的地位,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要求。
    辩证唯物论作为一门科学,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它和其科学学科的术语在概念上要保持一致。为了保持概念一致,也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从形式逻辑的概念讲起。
    从对立关系概念的相对意义,可以引申到对立统一规律。
    然后讨论方法论,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在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比较中,搞清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最后,分别分析世界观和认识论。

    一、形式逻辑基本知识。
   (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概念明确,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对立关系的概念,只有在比较中讨论才有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对立的,在另一些条件下它们是统一的。

    二、方法论。
    (一) 形而上学的方法(简称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方法要求,概念必须是确定的。
    在采用某个具体方法,讨论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参与讨论的所有概念,包括方法和规则本身,都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有歧义。没有确定的概念,就无法进行任何思维。没有确定的概念,就无法进行任何逻辑推理。
    形而上学的规则,即形式逻辑和数学的规则,是思维和逻辑的基本规则,是一切理论研究的基本规则,是一切科学实验的基本规则,也是描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则。用同一个标准来度量事物,才有讨论问题的意义。用同一个概念来讨论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基本方法。如系统化方法、数字化方法、自动化方法。形而上学的方法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方法,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理论基础。它的表现形式有各种宪章、法律、政策、法规等,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如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手册化等。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处理例外,不断地把例外变为例内。把不确定的事物变为确定的,是人们认识上的进步。任何科学进步,都只能通过把不确定的概念变为确定的概念才能实现。
    概念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最基本的单位。语言可以不同,但概念是相通的,这是翻译的基础。概念可以用语音、文字、动作、图像等为载体。词是概念的基本单位,但复杂的概念往往一句话,甚至写一本书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从广义来讲,概念包括定义、定理、公式、理论和一切规范。一切规范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包括古人讲的儒家规范、各种教义规范,到我们今天讲的道德规范、文明规范、行为规范、职业规范、法律规范等。

   (二)辩证的方法(简称辩证法)
    辩证法认为,任何概念的确定都是有一定条件的。
    任何事物都只能放在一定的参照系中才能考察,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都不能离开的最基本的参照系。
    当我们以地球表面为静止的参照系,观察太阳,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这样的表述是科学的,没有错。如果不提观察的条件,那表述就是错的。根据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推理,如果以太阳为静止参照系,那么地球在自转。这也是正确的表述。把上述两个表述放在一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一个是正确的。那就需要选第三个点做静止参照系,来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们选北斗星做静止参照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地球也在自转。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围绕地球转的现象是假象。
    如果我们不表述观察的条件,就失去了进一步推理和观察的机会,就会把假象当作真理。这就是科学表述的意义。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我们从某个条件观察的结果可能是假象,这就提醒我们采用更多的参照系来观察事物,以避免片面性。这就是辩证法的聪明所在。不讲条件,只讲结果,就不是辩证法。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辩证法的本质就是条件论。
    从理论上讲,方法是无限的。站在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参照系或使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1、因为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无限的。人们实际采用的方法是都具体的,有限的。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所以辩证法首先要问,在什么条件下观察。或者是采用什么方法。

    2、因为任何对立关系的概念都只有在互相比较中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离开了参照物,我们无法给孤立的事物下确定的结论。
    所以辩证的方法就是把概念放回到一定的参照中去,用原来的参照系或者用新的参照系做比较,来考察和讨论。
   (对立关系的事物很多,如温度、频率、房价、成本或地位的高低,颜色或理解问题的深浅,工作成绩的大小、质量的好坏等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关系也是如此。离开了参照物,我们无法给孤立的事物下确定的结论。)

   (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比较
    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法都是方法,它们有共同点,也有区别。这些区别,只有在和另一个方法的比较中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它们本质的区别在于对概念的要求。形而上学要求概念必须是确定的,以便它在概念体系中使用。辩证法认为,任何概念的确定都是有一定条件的。所以它必须研究概念生成的条件和概念使用的条件。形而上学研究的是算术中确定的自然数,辩证法研究的是代数中尚未确定的函数。

    1、表面特征的比较
    辩证法一般只是根据其基本原理,指出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趋势和可能性,提出猜想。形而上学则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规则,推导出具体的结果。
    辩证法一般只指出事物存在的几种可能性,形而上学一般对事物作性的确定。
    辩证法一般只指出事物量的误差的可能性,形而上学一般对事物作量的确定。
    辩证法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如果采用陈述的方式,一般是采用排比的方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放在一起比较,并且省略其中某个确定的概念。形而上学一般直接使用确定的概念,采用陈述的方式表达。
    辩证法一般只使用抽象的表述,形而上学一般使用精确的表述。
    辩证法一般是从世界观的角度,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描绘出物质联系和运动的总画面,形而上学一般根据具体的条件精确地描述具体的事物。

    2、使用范围的比较
    形而上学一般使用在概念之间的分析、综合、推理、运算、演绎阶段。
    辩证法一般使用在研究概念和客观事物的关系阶段,即概念的抽象、生成阶段和结论概念的使用阶段。
    形而上学一般使用在某个方法确定后的具体研究。
    辩证法一般研究方法本身,研究几个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具体某个方法在所有可能的方法中的地位

   (四)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统一性
    在认识的和使用的过程中相互依存。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宇宙之链上的互相相扣的环。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离开了辩证法,就无法从客观事物中得到确定的概念,也无法把概念使用到客观实际中去。离开了形而上学的方法,就无法使用任何概念,无法进行任何思维和逻辑推理。
    在参照条件的变化中相互转化。
    某个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只有在和另一个方法的比较中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摸象腿的方法和拍全身照的方法相比,拍照的方法是全面的、辩证的方法,摸象腿是局部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和拍三维照的方法比,一般拍照又成了片面地、形而上学的方法。和三维透视比,一般三维照又成了表面的、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方法。和动态透视比,一般透视又成了静态的、形而上学的方法。
    辩证法认为,任何概念的确定都是有一定条件的。一旦这些条件确定了,使用确定的条件来确定概念,又只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概念的看法,好比是代数和算术对数的看法。算术中研究的概念都是确定的,代数中的函数是不确定的。微积分和代数的关系也是如此,微分研究的是导数,代数研究的是常数。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微积分和代数首先是对算术运算规则的继承,然后才是发展。它们本质上都是必须遵守形而上学的规则。
    企业管理中的方法,如六个西格玛、PDCA循环、滚动计划、目标管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都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但是一旦它们固化以后,又都成了形而上学的工具。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一切所谓辩证的方法也都只能以形而上学的方式才能实现,对辩证法本身的表述也只能如此。在客观世界中,任何抽象的精神、原则、口号都不可能直接落实。抽象的东西只有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和形式,才能落实。也就是说,一切辩证的东西,只有转变为形而上学的确定形式才能实现。

    三、世界观
   (一)对世界总的看法
      物质
        运动
          产生、发展、消亡
        联系
        时空坐标
        我们已知的物质形态
        (从现在能观察到的巨大天体,到电子、夸克等基本粒子。从无机物、有机物到生命、人类和社会。)
       (世界观是用辩证的方法对世界总的描述,它本质上也只能以形而上学的形式来实现。)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关系的概念,只有在比较中讨论才有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对立的,在另一些条件下它们是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统领其他规律的事物的根本规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也必须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的否定规律
         系统规律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自身的规律,不仅仅是辩证法的规律,也不是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只能在它和形而上学方法的比较中讨论才有意义。)

    四、认识论
   (一)认识的过程
    从客观事物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概念之间的推理和运算得出结论概念,从概念到更深刻的感觉,如此循环不已。
   (这里的概念指广义的概念,包括定义、定理、定律、公式、原理、论断等)
    概念和客观事物的关系
    概念体系
   (二)认识的本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物质是第一性的,存在决定意识。
   (三)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真理的源泉。
    辩证法只能提出抽象的可能性和猜想,抽象的可能性和猜想都不能直接用于实践。所以抽象的概念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概念,才能运用于实践。
    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最终都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四)真理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五)其他几个对立关系的概念
    本质和现象
    抽象和具体
    形式和内容
    原因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
    绝对和相对
    可能和现实
    现象和本质

参考资料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青年哲学论坛 辨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http://www.gmw.cn/01gmrb/2005-03/29/content_205506.htm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发起、全国几十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的“青年哲学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行了第25次活动,来自首都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由吉林大学的孙
利天教授主讲。与会学者围绕现代西方哲学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诘难、唯物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命运、当代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思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者们普遍感到,唯物辩证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也是目前相对沉寂的一个领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没有真正弄清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区别: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较之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有鲜明的个性原则;黑格尔的辩证法把实践作为理论的一个环节,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颠倒”了,视理论为实践的一个环节,实现了辩证法的实践论转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为辩证法确立真正的有效性基础。因此,要打破目前辩证法研究的沉寂局面,首先要对现代西方对唯物辩证法的诘难予以理论上的回应,特别是要着力回答以下问题:有没有与科学真理、科学方法相区别的哲学真理和哲学方法?其次重新理解列宁的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等论断,把对辩证法的理解真正奠基于认识论之上。最后是为辩证法的应用划定一个边界,为辩证法确立一个有效的合法性基础。学者们认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央启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更是为在当代新的境遇下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切实有效地推进辩证法理论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