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考证 金融类
1695 0
2014-07-04
微刺激与改革的平衡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魏革军

人们把宏观政策的温和放松或结构性变化称为微刺激。这不是一个新名词,在各国宏观政策史上或中央银行调控史上,也有类似涵义的词汇。像西方学者常说的“finetuning”政策,便有细调、微调之意。

  微刺激,是相对于力度较大的刺激政策而言的。总量适度放松也好,结构性调节也好,定向调节也罢,本质上都是一种适时适度的调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常态。我国最近实行的针对特定实体的定向调节,并非广泛的放松流动性,而是一种结构性放松,是多元经济条件下的选择性调控,也可看作中国式微调。

  政策说到底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所有的ZF和当局都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政策选择,通常都会采取更加务实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非常规的措施。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类似的情况,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中屡见不鲜。因此,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可能趋势,我国ZF和货币当局及时采取预调微调措施,既是宏观政策的基本职责使然,也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微刺激是否影响政策定力?新一届ZF引入了区间目标管理,即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应保持政策定力,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区间目标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平衡基础上的适度增长,以及深化改革基础上的有质量增长。这对宏观政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增加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如何适应转型期复杂的经济金融结构,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实现动态管理,防止经济偏离合理区间,成为新的课题。微刺激,旨在保持政策整体稳定前提下加强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防范经济偏离区间目标的风险,这和保持政策定力并不矛盾。

  中国经济巨轮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保持这艘巨轮稳健前行,需要从整体上保持平衡,需要激发前行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应关注船体各个部分特别是薄弱环节的稳定性。微刺激,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对经济中短板的支持。这种微调不会损害整体的平衡,不会损害改革,相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运行中的短板效应,更好地体现政策的综合效应。

  微刺激是否加剧道德风险?微刺激体现了一种政策导向,不是对困难金融机构的救助;是杠杆的定向调整,不是简单的流动性注入;是为实体经济注入动力,不是金融的自我循环。因此,微刺激不会引发道德风险,相反,会激励金融机构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关注。但也要密切关注微刺激的可能效应,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更加关注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健康性。

  微刺激是否影响货币存量调整?单从M2M2/GDP的比率看,目前我国存量并不小,货币环境是宽松的,局部流动性问题更多体现为结构现象。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的结构性矛盾,直接金融不发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依然薄弱,在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微刺激存在加剧总量扩张的可能性,但只要引导得当,标准透明,监管严格,它无疑也是缓解融资结构矛盾的有益补充。

  必须强调,微刺激、改革都是手段,它既不妨碍改革也不能代替改革。微刺激,可以为改革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空间,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只有建立在改革基础上的刺激才会实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在二者间把握平衡,不能指望用微刺激代替改革。越是面临困难的形势,越要强化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不断提高改革的执行力,以改革促进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