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从工科转到经济的,因为本身比较喜欢社会科学
觉得在中国要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好,也是为打个基础吧
不清楚马经和西经究竟差别大嘛,我意思是学这一套理论就会忽略西经方面的嘛
就个人兴趣而言对宏观感兴趣一点,虽是工科出身但比较排斥数学,对数理方面的不太感兴趣
不知道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不是一定需要数学呢?
喜欢经济学是因为觉得能像历史 政治 一样
嗯,比较没头续,想听听各位前辈的指点
究竟要怎么去学习 经济学呢?
排斥数学,你就去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吧,那里面都是现成的绝对真理,背诵、执行就行了,不需要研究;数学嘛,呵呵,也需要一点,不过只要懂得
1只绵羊=2把斧头
就足够用了,记住:正如人大高鸿业先生所说:数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欺骗人民的工具!
排斥数学,你就去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吧,那里面都是现成的绝对真理,背诵、执行就行了,不需要研究;数学嘛,呵呵,也需要一点,不过只要懂得
1只绵羊=2把斧头
就足够用了,记住:正如人大高鸿业先生所说:数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欺骗人民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的很多专题确实不需要很多数学。
但是,你知道置盐定理吗?知道森岛通夫矩阵吗?知道Hawkins-Simon条件和弗洛本尼斯根吗?
包括转形问题、利润率下降、增长问题、“崩溃理论”在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诸多问题的讨论都需要用到很多矩阵分析、随机矩阵、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
数学只是工具,不能代表一个理论的真伪,有的时候它是必要的,有的时候不是必要的,仅此而已。
如果用大树来比喻人类知识,那么,应用学科就是树梢树叶;各门学科就是树枝;哲学就是树干;形而上学就是树根.树干以上可以分为两大分枝,一大分枝是无生命领域;另一大分枝是有生命领域.对无生命领域的理解,以量化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对有生命领域的理解,以质化思维方式比较合适.经济学是有生命领域的学科,数学这种纯粹推理工具在这里没有多大用武之地,除非真有什么公式可以精确计算抛出去的鸽子按什么轨迹飞行.
如果用大树来比喻人类知识,那么,应用学科就是树梢树叶;各门学科就是树枝;哲学就是树干;形而上学就是树根.树干以上可以分为两大分枝,一大分枝是无生命领域;另一大分枝是有生命领域.对无生命领域的理解,以量化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对有生命领域的理解,以质化思维方式比较合适.经济学是有生命领域的学科,数学这种纯粹推理工具在这里没有多大用武之地,除非真有什么公式可以精确计算抛出去的鸽子按什么轨迹飞行.
对理论而言,什么是有生命?什么是无生命?请准确定义。“有生命”是否意味着不变量的不存在?
什么又是质化思维?为什么量化思维只适合“无生命”的部分?“质化思维”又是如何处理“有生命”的现象的。
其实即使是你说的“有生命”的部分,经济学,社会经济瞬息万变,但是并不是变得毫无章法,并不是不可预料。对于变化的整体,数学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寻找不变量(也就是在你的考察的视野内,该实物和其他事务区别的关键方面,比如相似变换中的特征值,或者分析学中的拓扑性质),一是对变化本身作直接规定(比如概率、范围空间或者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
数学作为一种手段有其缺陷,现代经济学也有滥用数学之嫌,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是不可否认的。
不要说计算抛出的鸽子的飞行轨迹,现在的计算机可以模拟核爆过程,社会种群的迁移,还有微分几何研究细胞形态的生成,心理学中群体动力学还研究社会群体对突发事件的反应等。
一个工具必然有其缺陷,但是因为其缺陷而产生偏见,就不合适了。
对理论而言,什么是有生命?什么是无生命?请准确定义。“有生命”是否意味着不变量的不存在?
什么又是质化思维?为什么量化思维只适合“无生命”的部分?“质化思维”又是如何处理“有生命”的现象的。
其实即使是你说的“有生命”的部分,经济学,社会经济瞬息万变,但是并不是变得毫无章法,并不是不可预料。对于变化的整体,数学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寻找不变量(也就是在你的考察的视野内,该实物和其他事务区别的关键方面,比如相似变换中的特征值,或者分析学中的拓扑性质),一是对变化本身作直接规定(比如概率、范围空间或者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
数学作为一种手段有其缺陷,现代经济学也有滥用数学之嫌,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是不可否认的。
不要说计算抛出的鸽子的飞行轨迹,现在的计算机可以模拟核爆过程,社会种群的迁移,还有微分几何研究细胞形态的生成,心理学中群体动力学还研究社会群体对突发事件的反应等。
一个工具必然有其缺陷,但是因为其缺陷而产生偏见,就不合适了。
具备生命本性(即"自我意识,自由意志,有限理性")及生命本能的物质就叫生命.这就是经济哲学的根基,也是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等学科哲学的根基(马哲马经无此根基).哲学的根基不是科学,是形而上学,那就是"认识你自己,中庸".
以量化思维方式去理解价值与价格就不用我多说了,但以质化思维方式去理解价值与价格我这里就尝试去说明一下.质化思维方式对"价值"的理解会比较认同字典上关于"价值观"的解释,但不太认同字典上关于"价值"的解释.质化思维方式认为价格为价值的微分,而且认为价格虽然以数字标值,但它永远都是错的,所以会永远不停地变动下去,其变动规律就是"上试不合理上限,下试不合理下限".总之,不过分就是合理,不过分就是中庸.质化思维方式不会去计算那个精确的合理价格.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质化思维方式"的确切定义,所以我也只能用多数人能够理解的例子来谈.
任何观点都有立场,有立场就一定有偏见.正因为这样,真理一定不在哪一种极端倾向.不管在有生命领域还是无生命领域,量化与质化这两种思维方式并存是最理想的思维方式.过分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方式都不利于我们研究和解释物质世界.包括经济学在内,任何学科的重大突破都在于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恰如其分.爱因斯坦就是其中出类拔萃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 14:41:07编辑过]
不是,只是点小问题,我意思是我现在学的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将来就不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了嘛 好比现在研究生专业分得是 政经 西经 就是想问问真是那么泾渭分明嘛,我只想打打基础嘛,学这个东西毕竟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嘛,人类面临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吧?水平很低,见笑了
具备生命本性(即"自我意识,自由意志,有限理性")及生命本能的物质就叫生命.这就是经济哲学的根基,也是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等学科哲学的根基(马哲马经无此根基).哲学的根基不是科学,是形而上学,那就是"认识你自己,中庸".
以量化思维方式去理解价值与价格就不用我多说了,但以质化思维方式去理解价值与价格我这里就尝试去说明一下.质化思维方式对"价值"的理解会比较认同字典上关于"价值观"的解释,但不太认同字典上关于"价值"的解释.质化思维方式认为价格为价值的微分,而且认为价格虽然以数字标值,但它永远都是错的,所以会永远不停地变动下去,其变动规律就是"上试不合理上限,下试不合理下限".总之,不过分就是合理,不过分就是中庸.质化思维方式不会去计算那个精确的合理价格.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质化思维方式"的确切定义,所以我也只能用多数人能够理解的例子来谈.
任何观点都有立场,有立场就一定有偏见.正因为这样,真理一定不在哪一种极端倾向.不管在有生命领域还是无生命领域,量化与质化这两种思维方式并存是最理想的思维方式.过分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方式都不利于我们研究和解释物质世界.包括经济学在内,任何学科的重大突破都在于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恰如其分.爱因斯坦就是其中出类拔萃者.
虽然我还是没看懂你的质化思维,而且这样看来数学也并不完全就是量化思维了,但是基本看法上没有什么冲突了。
不是,只是点小问题,我意思是我现在学的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将来就不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了嘛 好比现在研究生专业分得是 政经 西经 就是想问问真是那么泾渭分明嘛,我只想打打基础嘛,学这个东西毕竟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嘛,人类面临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吧?水平很低,见笑了
就教学而言,现在西经确实是泾渭分明,基本上是以主流的“新古典范式”为主。
而政经的教学则比较开放,主流的高级宏观、高级微观、高级计量都是要求的,政经方面的课堂学习还是以资本论为主,一些学校还有名著选读。
由于马政经与古典经济学一脉相承,政经的学生还会接触很多诸如新剑桥、后凯恩斯等非主流的学派,个人觉得实在比主流经济学的教学更为自由。
正如楼主所言,其实所有经济学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及其以前,主流和非主流的交流和论战非常之多。以新古典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内在矛盾也成为焦点,当时几乎所有知名经济学家都有参与。
当时萨缪尔森、索罗等人对左派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很了解的,现在这种局面实际是很不正常的。
楼主要是真的抱着思考人类面临的问题的心态研究经济学,那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但是,不管什么学派,数学是不能逃避的,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嗯,谢谢,多学就对了,您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我记住了
其实只是有点疑惑,因为从小觉得经济学是和历史一样的学科,接触到的也就是高老师尹老师教材里面的那种数学程度,可能还没有吧,那里面只有些图表,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也不是强调数学的,可能只是入门读物吧,用来培养培养经济学思想的
是不是到了中级微观 就要有些大型的方程 是不是数理经济学要求统计学比较多
没有,想问问大学数学能应付嘛?那是不是意味着数学系的学经济比较好,感觉本科倒不如学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您说对嘛
感觉学政治经济学的要写文章的,看来写作文比较重要啊,看过茅老师的些书,那算是经济读物吧还是经济研究呢?哦,对,是经济普及读物。噢
虽然我还是没看懂你的质化思维,而且这样看来数学也并不完全就是量化思维了,但是基本看法上没有什么冲突了。
那些自明的东西未必都能以语言文字来表达,这就是"看书不能学会游泳"的原因,也是"学好经济学却未必真懂经济"的原因.巴菲特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也同样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孩子训练成自己一样的人.
要知道,生命本性中的自由意志和有限理性是两个不确定的变量.数学公式中有了这么两个因,那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条公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寻找能够计量价值的"上帝天平",这努力一定是徒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 17:43:49编辑过]
那些自明的东西未必都能以语言文字来表达,这就是"看书不能学会游泳"的原因,也是"学好经济学却未必真懂经济"的原因.巴菲特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也同样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孩子训练成自己一样的人.
要知道,生命本性中的自由意志和有限理性是两个不确定的变量.数学公式中有了这么两个因,那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条公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寻找能够计量价值的"上帝天平",这努力一定是徒劳.
即使有自由意志和有限理性,并不意味着经济规律就不存在着较为明确的数量关系,当然数学并不是仅仅处理数量关系。
现实中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分析、保险精算以及法国电信改革中机制设计的应用都是很好的例子。
看书不能学会游泳,借用波兰尼的说法,这是因为游泳是默会知识,不能完全文本化(或者称符码化)。不可否认,经济学中有很多默会知识,但是更多的是符码化知识,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是一门显学。
同时,默会知识随着方法和研究的进步也有可能变成符码化知识。看书虽然不能学会游泳,但是通过书本上物理知识的研究正在指导着运动员提高游泳成绩。
另外,自由意志不能计算,但是自由意志实现的范围是可以计算的,因为现实条件对自由意志的实现是有约束的。有限理性的形式化研究的方法就更多了。
数学不是万能的,但是是绝对重要的分析工具。
即使有自由意志和有限理性,并不意味着经济规律就不存在着较为明确的数量关系,当然数学并不是仅仅处理数量关系。
现实中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分析、保险精算以及法国电信改革中机制设计的应用都是很好的例子。
看书不能学会游泳,借用波兰尼的说法,这是因为游泳是默会知识,不能完全文本化(或者称符码化)。不可否认,经济学中有很多默会知识,但是更多的是符码化知识,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是一门显学。
同时,默会知识随着方法和研究的进步也有可能变成符码化知识。看书虽然不能学会游泳,但是通过书本上物理知识的研究正在指导着运动员提高游泳成绩。
另外,自由意志不能计算,但是自由意志实现的范围是可以计算的,因为现实条件对自由意志的实现是有约束的。有限理性的形式化研究的方法就更多了。
数学不是万能的,但是是绝对重要的分析工具。
已经进入到知识论的范畴了,也就是涉及到许多很难用实证手段去使别人信服的认知,但不妨碍个体自我默会的认知.这是最具争议的学问.到了这一层认知,科学手段已经无能为力了,剩下的只有科学精神和宗教精神之争.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真理,科学精神崇尚理性质疑.这么看来,不可全知论更符合科学精神."默会知识随着方法和研究的进步也有可能变成符码化知识"这一观点是可知论的观点,这更符合宗教精神.其实到了这一层已经没有对错之分了.
马克思主义是可知论的观点,它显然不符合科学精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4 11:36:15编辑过]
学点基本理论,知道个大概就行了,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自己能分析一些,别人讲的能看懂,就基本可以了。我看学经济学的硕士一般也没多少有这水平的。
等到自己心里有个分析宏观经济的框架,知道哪方面有了问题,会引发其他方面的什么问题,能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差不多,就是大师级了。
数学大部分都是吓唬人、作样子的。
看看《国富论》之类早期大师们原始的经济学著作,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经常看一些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讨论,不清楚的地方再多去了解。
西经都已经有些抽象化了,学习经济学要从现实入手,以现实为依据,不能局限于理论,当然理论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觉得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最大的区别不是用不用数学的问题,而是整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强调自由的选择,所以才会有效用论及以后的很多理论推演,甚至是社会的氛围都是自由的选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物质决定意识,一件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其使用价值就一定了,人们是没有选择的接受。所以,无论是西方的经济学科还是政治经济学科都要从他的哲学基础以及社会的思维方式上来认识和探讨。
数学只是一个工具,喜不喜欢都要认真的学习和习惯。数学也是一种精确的语言,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的作用,要理解这种语言,只有下功夫了
大家理解的政治经济学都有些片面。
在中国,讲政治经济学大家马上都联想到马克思。其实大家别忘了,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也是一门很需要数学来作为表达工具的学科,像许多经济学大师,穆勒、马歇尔的教材都是称之为政治经济学原理,里面涉及到了诸多关于政府的功能等分析,福利分析等等,都要用到模型。
就教学而言,现在西经确实是泾渭分明,基本上是以主流的“新古典范式”为主。
而政经的教学则比较开放,主流的高级宏观、高级微观、高级计量都是要求的,政经方面的课堂学习还是以资本论为主,一些学校还有名著选读。
由于马政经与古典经济学一脉相承,政经的学生还会接触很多诸如新剑桥、后凯恩斯等非主流的学派,个人觉得实在比主流经济学的教学更为自由。
正如楼主所言,其实所有经济学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及其以前,主流和非主流的交流和论战非常之多。以新古典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内在矛盾也成为焦点,当时几乎所有知名经济学家都有参与。
当时萨缪尔森、索罗等人对左派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很了解的,现在这种局面实际是很不正常的。
楼主要是真的抱着思考人类面临的问题的心态研究经济学,那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但是,不管什么学派,数学是不能逃避的,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西经的教学当中,以"新古典范式"为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只要学好了新古典经济学,才能够深刻地理解经济学中的其他学科.
不过据我所知,国内的西经教学当中还会涉及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契约理论,演化经济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等等.当然和国外的研究还是有很大差距.
国内所关注的行为经济学中还大体上分为几类;1.倾向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的分析范式2.侧重于从信任,互惠,利他,公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浙大跨学科研究中心比较热衷于此方面的分析,汪丁丁和叶航比较关注桑塔菲学派)3.实验经济学(这方面虽然不多,但是国内还是有学校在研究的).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概争论的比较多的,一个就是马克思的"价值转型问题",不过据说对于转型认识问题最深刻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neoclassical synthesis(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萨缪尔森。不过马克思意义上的“价值”在很多时候,是不能为大多数对他的经济学说感兴趣的人所理解的。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约翰.罗默在做微观分析的时候,就抛弃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概念,而却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的概念。约翰.罗默是在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剥削”保留了劳动价值论的观念。
当然,“显示性偏好”通常也会被说成"同义反复”,新古典经济学通常是建立在偏好和技术外生给定的前提基础之上的,也许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不过当我们把一些变量在模型中内生的时候,我们又会把另外一些因素外甥化。
两个剑桥学派的论战,也有所了解,不过具体细节不太清楚。
当时对于“剥削”的含义,各个经济学派似乎也有自己的看法吧,呵呵。
“新剑桥”和“后凯恩斯”应该是同一概念吧,我记忆当中似乎应该是。
其实对于“显示性偏好”,行为经济学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显示性偏好不能解释人的行为,而主张回归边沁意义上的“效用”,这就是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在有关前景理论的几篇文章里面所介绍的内容,当然也有一篇文献就叫"Back to Bentham".用状态或事件的改变解释人的行为,并构建了"K-T"价值函数.
其实现在主流经济学在西方也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交流,而且有些著名经济学家起初接触的最早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例如93年获得诺奖的North,98年获得诺奖的阿马蒂亚.森。可能现在论战是少了一些,不过现在的趋势是互相融合对方的一些分析思路为自身的研究作铺垫。
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可能就和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一样,由互相敌视,转变为能够接受对方的一些分析思路,最后就是互相吸收对方的一些观点,纳为己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在也会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也会用心理学的因素进行分析,而主流经济学也会从宗教学或者人类学或者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西方,它们应该主要是以学术的形式存在,非学术性的针锋相对应该比以前少多了。
索洛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了解,倒是不是很熟悉,不过索洛主张是从“社会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点类似与阿克洛夫的“社会-心理-经济”的分析思路。
那些自明的东西未必都能以语言文字来表达,这就是"看书不能学会游泳"的原因,也是"学好经济学却未必真懂经济"的原因.巴菲特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也同样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孩子训练成自己一样的人.
要知道,生命本性中的自由意志和有限理性是两个不确定的变量.数学公式中有了这么两个因,那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条公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寻找能够计量价值的"上帝天平",这努力一定是徒劳.
"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或者"金融大鳄"对于经济的认识和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他们所知晓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哈耶克的"知识分工论"中的重要内容,是<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对大家的告诫。
巴菲特所知晓的是自己如何通过自身的决策能够获取大量的收入.关注的“他人”也往往是与自己的决策直接相关的。
而经济学家往往是需要通过观察一群“个体”,结合已有的理论,或者归纳演绎得出自己的结论。
“自由意志”是尼采意义上的“free will" 吗?"有限理性本身确实是难以界定的,所以这也是在经济学中“有限理性”未必比“完全理性”更能符合现实的原因。但是从“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都可以作为一种分析的起点。当然由于对于社会的不可确知性,想完全符合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和信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是一样的。
大家理解的政治经济学都有些片面。
在中国,讲政治经济学大家马上都联想到马克思。其实大家别忘了,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也是一门很需要数学来作为表达工具的学科,像许多经济学大师,穆勒、马歇尔的教材都是称之为政治经济学原理,里面涉及到了诸多关于政府的功能等分析,福利分析等等,都要用到模型。
在西方,自从马歇尔之后,“政治经济学”就改名为“经济学”了。现在西方所说的新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宪政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也许诺斯把“交易费用”纳入政治分析也可以算。
不是,只是点小问题,我意思是我现在学的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将来就不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了嘛 好比现在研究生专业分得是 政经 西经 就是想问问真是那么泾渭分明嘛,我只想打打基础嘛,学这个东西毕竟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嘛,人类面临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吧?水平很低,见笑了
任何经济学科都是一种分析方法,不存在“只能学其中一样”的情况。
嗯,明白,想问的只是学校的教学会不会只偏重政经的理论体系,因为看到搞政经的说的是一套,西经的又是一套。各有各得一套语言体系,呵,没啥,只是怕再把劳动价值论一遍遍的学而已
"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或者"金融大鳄"对于经济的认识和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他们所知晓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哈耶克的"知识分工论"中的重要内容,是<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对大家的告诫。
巴菲特所知晓的是自己如何通过自身的决策能够获取大量的收入.关注的“他人”也往往是与自己的决策直接相关的。
而经济学家往往是需要通过观察一群“个体”,结合已有的理论,或者归纳演绎得出自己的结论。
“自由意志”是尼采意义上的“free will" 吗?"有限理性本身确实是难以界定的,所以这也是在经济学中“有限理性”未必比“完全理性”更能符合现实的原因。但是从“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都可以作为一种分析的起点。当然由于对于社会的不可确知性,想完全符合现实是不可能的。这和信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是一样的。
~~~~~~~~~~~~~~~~~~~~~~~~~~~~~~~~~~~~~~~~~~~~~~~~~~~~~`
社会分工还不单是知识上的分工,更重要的其实还是能力上的分工.什么叫能力?许多人都会把知识当作能力,这显然是一种混淆,也或者是根本不知道人还有更深层的能力(如洞察力,前瞻眼光,驾驭自我,创意等等)的差异. 人的深层能力是一种存在个体差异的天赋能力,是潜能..经济竞技与体育竞技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那都是激励人们在竞争实践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潜能.这种潜能正是形成人类社会"阶级"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家犹如体育科学家,他们不需要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潜能,他们只需要有相当的洞察力已经可以成为理论界的出类拔萃者了.经济专家资本专家犹如赛场上的运动员,他们未必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但必须具备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的优秀的潜能,否则根本无法在竞争中胜出.如果把天赋潜能看作是先天知识,那我会赞同"他们所知晓的知识不一样"的说法.
论述过自由意志的哲学家很多,但我不知道尼采是如何论述的.我相信都会大同小异.我的亲身经历能够使我自明这是天赋能力,但我实在无力去证明它.生命本性中的理性永远是有限的.完全理性与零理性很可能是同一样东西,那就是不具备生命本性的东西,那一定不是生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5 15:57:51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