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福喜这家本来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公司,就像是突然被扯着领子生拉硬拽到我面前。不少人看着“黑名单”上的名字,幽幽地说:“这...完美覆盖了我一天的伙食。”
上海福喜,这是一家身上布满了“光环”的企业——
光环一:国际连锁店供应商,与麦当劳合作许久
上海福喜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其中特别是麦当劳。福喜1992年起向麦当劳中国供货,双方维持“握手关系”至今(据悉,麦当劳在全球与供应商都不签订合同,质量和诚信是双方相互依存的永久契约,所以称“握手关系”),自称“麦当劳的最佳供货商”。2008福喜开始向百盛旗下的中国肯德基和必胜客供货。
光环二:母公司是美国百年老店
上海福喜公司隶属于美国福喜公司(OSI)。美国福喜集团是一家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50多家食品加工厂的国际化食品集团,公司成立于1909年,集团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
光环三:中国大厂、被评“质量A级”
美国福喜公司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亚太总部在上海。其在中国约10处设工厂,并在廊坊、广州、昆明、周口等地均设立有相关食品公司(上海福喜只是其中之一);在福建、河南等地则设有多个农牧发展有限公司。09年百胜向中国3家鸡肉龙头企业签署3年28万吨鸡肉的采购订单,平均每年每家也就30000吨——上海福喜年生产能力差不多25000吨左右。
讽刺的是,今年(2014年),上海福喜还被评为“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光环四:上海福喜拥有将肉类产品“出口”中国香港、日本的资质
光环五:工艺成熟可靠,跟踪系统严格
上海福喜在介绍自己时,曾明确表示在会定期审查其原料供应商是否真正执行原料标准、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害性关键点控制),每月都要进行原料跟踪,每月都要为原料供应商质量评分,将评分与订单量挂钩,告知每位原料供应商评分,年评分低的供应商可能遭到淘汰。
事件后续:发酵至今,几方鸡飞狗跳
根据爆料视频显示,记者发现在上海福喜车间解冻区域堆放着上百箱手写产品资料的小牛排,而就在生产前一天,福喜生产部、质量部、仓库等部门主管同时收到了一封“以下物料请帮忙延长保质期至本周末,明天安排生产”而这批的过期日期为2013年11月3日,过期7个月。
“福喜集团对近期东方卫视关于其子公司福喜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的报道高度重视。公司管理层对报道感到震惊,并已第一时间直接接管此事。”7月21日晚,美国福喜集团首次对外发布声明,就“问题肉”事件作出回应。福喜集团承诺,愿为整个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并将迅即彻底地采取适当行动,但集团管理层却始终相信,“本次事件是一起个体事件”。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就在当天晚上福喜发布官方声明后不久,媒体公开了调查人员对福喜工厂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的情况。据上海福喜工厂质量部经理表示,对于过期原料的使用,是工厂高层直接授意,公司多年来政策一贯如此。
就在福喜“问题肉”被曝光不久后,百胜、麦当劳、德克士、赛百味、华莱士、棒约翰、宜家等洋快餐企业都先后表态。其中,福喜最大的客户百胜和麦当劳都全面停用上海福喜供应的所有食品原料,而德克士和星巴克则封存下架由上海福喜供应的相关产品,赛百味、华莱士、棒约翰、宜家都表示未使用福喜供应的肉类,力图撇清与福喜的关系。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认为,福喜事件再次暴露了目前国内对肉类屠宰加工管理监管的缺失,“肉类加工是一个特别能赚钱的行业,企业一旦缺乏有效的监管就会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对此,不用怀疑,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存在安全问题,当地监管部门不但没有能够发现,而且还在今年被当地有关部门评为“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可以说,如果这次不是有企业内部人员报料,不是记者卧底调查,并最终让福喜“问题肉”事件得以曝光,众多消费者至今完全还可能会被蒙在鼓里。而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公众觉得是对地方上宏观质量管理问题的一种警示。
其实以食品安全监管要求讲,或许可以肯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公众与食品、食品与监管之间的性质与关系。换句话也就是说,如果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亦或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能在自身日常工作中及时地发现存在安全问题食品。那这样的结果对公众身体健康来说就是一种安全隐患,而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应该说是不合格的。
在此具体就以这次曝光的上海福喜“问题肉”事件来说,也许有人还记得多年前发生在上海的“彩色馒头”事件,其实也是由内部人员报料,尔后由媒体曝光之后才使事件真相浮出水面。而与之相比,在“彩色馒头”事件过去多年后的今天,这次福喜“问题肉”事件真相曝光,竟然是再一次重复了真相暴露需要经过内部人员报料与媒体曝光的过程。所以,在这样的结果面前,或许不能不让公众惊叹的之时,感到迷惑不解并还想问的是,为什么在“彩色馒头”等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没能吸取“前车之鉴”,并在今日又“重蹈覆辙”?背后的问题又在哪里?
所以就此角度而言,说这是一种食品安全监管的失守,是一种监管的失责,进而说是一种对食品监管工作的警示想应该不会是过的。当然,好在现今上海福喜“问题肉”事件最终还是浮出了水面,而且相信,随着相关部门联合调查组调查,真相也会被揭露,并且违法企业也必定会受到应有处罚。可与此同时,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吸取哪些教训?日常监管又应当做出什么改进?显然,这是社会公众所关心,并且应该也是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作者: 秦佳豪(虎嗅实习生)、周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