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心理

1.市场是非理性的 在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中,的确有一部分行为机理体现的是理性和明智,而其余的却往往是愚蠢的和荒谬的。有效市场假设下的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这些模型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对基本经济条件做了详细研究,尽可能地收集最多的信息以确定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来理性地确定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样做的结果的确在数学上很完美,但不实用。
现实中,金融市场定价常常千奇百怪,极不理性。因为当一个投资者的头寸过于巨大并且已经开始考验其心理极限时,那么任何反方向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此时该投资者开始陷入非理性感觉。也就是说,该投资者的情绪跟着价格走。如果价格上升,感觉是它应该继续上升;如果价格下跌,则感觉它也应该继续下跌。这无论对职业人士还是新手都适用,唯一的差异是职业人士能够保持一定的冷静。但是,有时候一种特殊的情绪会从少数几个人逐步蔓延到更多的人,演变成群体运动,最终导致集体歇斯底里。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1557年法国国债崩盘,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均能阐明在特殊时期和特殊事件中的这种人性弱点。
2.人类的动物本性是股价变动呈现趋势性的内在根源
人性的弱点起源于所具有的动物本性。假设某投资者的仓位对于其财务状况来说已经显得足够大时,他会全神贯注于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如果股价的变动方向与其预测相反,他的感觉就开始由好变坏,因为任何相反的股价变动都会开始分解和改变他的态度。由于他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周围人注意力的影响,因此,随着股价相反变动偏离的逐渐加大,他的这种不安会逐渐加强,也会产生认知失调,并开始产生焦虑。
由于大多数动物都有焦虑的感觉,因此人类也时常受到焦虑的困扰,尤其是人类在面临危险时会很自然地产生焦虑,这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和必然的反应。总的来说,焦虑是人类的动物本性。
焦虑使投资者时刻处于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紧张状态之中。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局面会逐渐处于失控状态,投资者随时变得恐慌和处在被吓倒的崩溃边缘。
因此,当投资者处于很大压力之下时,投资者改变他们自己态度的倾向性会大大增强,也就是说,肾上腺素可以分解和改变态度。换句话说,当股价下跌时会使投资者产生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会引起投资者的态度改变,态度的改变会导致新的卖压,卖压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股价的下跌会使投资者的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瞳孔放大,而这些症状又会加快投资者的态度改变,并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最终的结果是股价会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单边大幅下跌。当然相反的情况会促使股价大幅上涨。
3.心理现象和人格异常构成股价变动趋势的内在基础
现实中,股票市场上的大多参与者不仅表现出诸多的心理学现象,而且许多参与者自身往往还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个或多个人格障碍,如行为主义的奇幻思维、确定性效应和期望理论等;格式塔理论的说服效应、自我说服、代表性效应、自我实现态度、知识态度、错误的舆论效应、自我防御态度和身体标志理论等;认知心理学的感觉综合症、后悔理论、认知失调、参照效应、精神隔离、成本沉淀谬误、析取、选择性暴露、选择性理解、自负、事后聪明偏见和验证性偏见等;心理分析的妄想狂人格障碍、虚伪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绝望型人格障碍(或抑郁型人格障碍);社会心理学的自适应态度和社会攀比。
这些心理学现象和人格障碍是形成股价变动趋势甚至是产生羊群效应的内在基础,这是导致股价暴涨暴跌的一条看不到的主线。
4.结语
常态均衡下,市场参与者是以理性人为主,在理性的主导下,非理性行为很难有所作为,因此股价变动大都会呈现为随机游走。但是当市场中的非理性比重逐渐超过理性并占居主导地位时,随着非理性市场参与者比重的增加,股价变动所呈现的趋势性会明显增强,如果市场中的理性成份极小(非理性成份极大),那么股价变动将会呈现出极强的趋势性和远离均衡的非常态。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的强弱决定了股价变动的趋势性的强弱,作用机理是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经过交叉影响放大后以正反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大小非减持中各方力量的博弈会使市场重新获得平衡,在新的平衡点上,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望决定其证券资产价格,概念、题材的恶炒有可能逐步退出市场,证券投资回归价值投资也才有可能。如何走好大小非减持的每一步,仍然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营造崇尚价值投资的市场环境,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明日将公布一季度经济资料,而对于市场关心的CPI资料,不少国际投行都纷纷预测,3月CPI将回落至8。0%左右,通胀最高时期已经过去。有经济学家就认为,随着中国下半年通胀压力的放缓,政府的紧缩政策会得到相应的调整,政策焦点应转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自三月止,小非的抛售开始进入衰减,主要筹码供给来自两年内上市新股与次新股的限售部分,这些品种主要集中在中小板与上海主板601代码的大盘蓝筹;上证指数进入趋势转换的第一个过程,3500点至3200点是一个狭小的整理区域。量能堆积能否加大与通道是否趋缓都是要观察的,即真金白银才能堆出底部,否则还会在新的下降通道内延续。
不论牛熊之争、宏观之争还是估值之争,从指数波动幅度讲,管理者在金融市场的协调能力和技巧仍显薄弱,在‘股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和‘通胀治理应避免重伤资本市场’这两项上得不到分数;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精力仍放在重视经济通胀控制,又是防全面通胀,又要防经济下滑等等眼前利益上,但对于证券市场,却采取了让多数人不能接受的硬着陆,处理问题总是有些近视,剧烈的震动使得这个市场太缺乏和谐音符,经历两次动荡后,管理者会进一步成熟,也许不再会出现突然加税和硬着陆等类似事件,在经济与证券市场之间多增加一些缓冲机制,在做决策时用市场的眼光多向远处看,便于决策中增加深层次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不会在新决策中创造出新的肿瘤。
市场最终是供求关系的体现,是资金与筹码的争斗,是供与求之间的争斗,违背了市场规律就会受到处罚;偏股型基金的密集发行,似乎是在弥补前期的一些过错,或者说是纠偏;四月的市场K线背后可能已经出现了供求关系的敏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