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180 1
2008-05-09
使用灯泡的悖论

 

作者:范存会

节能灯能够极大的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并且能够提供比普通白炽等更稳定的光照。 据专家测算,如果以功率为11W的高品质节能灯代替60W的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80%,亮度还能提高20%-30%。以每天燃点4小时,推广使用12亿只计算,一年可节电为:(0.06-0.011)千瓦/支×365天×4小时/天×12亿支=858.48亿度,而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年发电量也只有850亿度左右。

随着近年来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上对于节能等的需求越来越大。节能灯泡的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动大批劳动力就业。根据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华树明在2007年9月份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的说法,我国节能灯产量从1997年的2亿只飙升至去年的近24亿只,产量与出口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世界上85%以上的节能灯来自中国。根据新华网的数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80%左右的节能灯产品用于出口,但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节能灯既然具有较高的电能使用效率,并且我国节能灯的产量又如此巨大,为什么会出现国内节能灯使用率低这样一个悖论呢?

可能有人推测,节能灯价格太贵,并且虽然使用节能灯能够节电,但是从灯泡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计算,使用节能灯不划算,因为电费不贵。

这个解释好像有道理,但是羊城晚报(2006年11月9日)登出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节能灯生产厂家曼佳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瓦的节能灯与100瓦的白炽灯亮度差不多。按照明1万小时计算,平均寿命只有1000小时的普通白炽灯需要10个,平均寿命在1万小时的节能灯只要1个。假设1个100瓦的白炽灯售价2元,1个20瓦的节能灯售价30元,电价为0.65元/千瓦时。那么照明1万小时之后,使用白炽灯的光源成本为20元,电费为(1万×100瓦×0.65)/1000=650元,合计670元;而使用节能灯的光源成本为30元,电费为(1万小时×20瓦×0.65)/1000=130元,合计只要160元。” 也就是说,从使用灯泡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使用节能灯也要比使用白炽灯划算。既然如此,我国的情况就更令人费解了,难道中国的广大消费者不理性吗?大家宁愿多花钱浪费电也不愿意少花钱省电吗?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假定我国的消费者是理性的,即如果事实证明使用节能灯既省电又省钱,肯定广大消费者将采用节能灯。根据这个逻辑,可以推测我国节能灯采用率低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信息不对称所致。虽然上述生产厂家的说法是事实,但是由于消费者并不了解采用节能灯以后省电能够省到什么程度,并且对于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也不甚了解。但是灯泡价格方面的差距是及其明显的,所以很多的消费者在灯泡价格的引导下,会本能的选择普通白炽灯。

——节能灯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达不到说明书中的使用寿命长度。有些消费者可能也曾经选择过使用节能灯,但使用之后发现,节能灯泡的使用那么长。重庆日报2007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国内市场上目前有40%的节能灯不合格。按照上面的计算,平均寿命在1万小时的节能灯就不是要1个,而是要1÷40%=2.5,采用节能灯的10000小时的成本将达到2.5×160=400元,虽然仍然比采用白炽灯成本代,但是差别小多了。如果根据《每日商报》一篇报道的说法,杭州市节能灯的合格率只有2成计算,平均寿命在1万小时的节能灯就不是要1个,而是要1÷20%=5,采用节能灯的10000小时的成本将达到5×160=800元,这可比采用白炽灯成本高多了。这些地区节能灯推广率低就可以理解了。

——节能灯产业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导致难以形成提高节能灯质量的市场机制。据了解,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节能灯大多是卤粉灯,这类灯寿命短、光线弱,但造价低。而另一种三基色荧光粉的节能灯,虽然寿命长,亮度强,但生产成本约是卤粉灯的十几倍。在当前的国内节能灯市场上缺乏严格的节能标准,在节能标识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导致消费者对于如何挑选优质节能灯缺乏可靠的依据,一些劣质的节能灯凭借价格优势,把优质但价格较高的节能灯挤出生产,使得劣质节能灯充斥市场。

——消费者理性预期心理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宁愿做出次优选择。虽然消费者可能也意识到采用节能灯的节能优势,但是那都属于未发生的成本节约。使用一定时间以后,两种灯都有出现故障概率,1个白炽灯损坏的概率为p1,预期损失为2*p1元;而一个节能灯预期损失概率为p2,预期损失为30*p2元,假设消费者认为二者无差异,则2*p1=30*p2,得到p1=15p2,也就是如果白炽灯发生损失的概率是节能灯的15倍,消费者才会对于二者的选择无差异,在节能灯质量尚待提高的当前,显然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采用白炽灯。

我国政府要达到节约能源的政策目标,有必要首先完善节能灯市场机制,加强对于节能灯技术特征的宣传,使得广大消费者获得较为对称的信息,增加购买优质节能灯的可能性,建立起鼓励提高节能灯质量的市场机制。

在当前我国节能灯推广存在阻力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支持在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灯照明,并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培养广大公众的节能意识。

针对消费者注重短期投入的心理预期特征,政府还可以制定鼓励消费者采用节能灯的补贴政策。实际上美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纷纷制订出相关的扶持政策,用于推广节能灯等节能产品,这也是我国节能灯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美国环保局从1991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计划以来,就投资了10多亿美元用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补贴的方式主要是价格补贴,如美国的消费者每购买1只“得邦”牌节能灯(浙江出口产品),便能得到美国能源部3美元的补贴。我国政府也可以根据节能灯与白炽灯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制定类似的价格补贴政策,引导更多的消费者采用节能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10 00:37:00

个人以为,这不算悖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