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ei8qi8在2008-5-15 18:28:00的发言:A. 两种结果都有可能。我只假设出现第二结果,因为你提出了降低的“价格”,这种情况分析要复杂一点。但是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正确理解在我的分析中是必需的。
第二问题:如果是第二结果,那么,A、B两类产品的单位产品价值量的变化率与产品价格的变化率完全一致,这一点你是否认同?
A. 我的表述是A、B两类商品的单位价值量都有所下降,A是先大降再小升,B是受A部类流动过来的资本影响而小降。说白一点吧,就是社会劳动时间在两大部类的再分配。
红色字体部分,我的理解不完全一样,我们后面再讨论,这想先把这个过程前的事解决。
我们两个关注的内容相同,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两个部门间的再分配。
但是,我们两个的思路不完全一样。我希望在讨论这个过程之前,先把运动前的事情得出结论,进一步的讨论会更扎实--当然,可能是受经济学教育的逻辑教学影响太大,使得我在这个逻辑上的动作太过谨慎了,但是,这毕竟是个有深度的问题,我们多用点时间,我相信你也不会烦的。
是不是说,两个部门的劳动力数量不变化,劳动力没有从一个部门流动到另一个部门之前,每个部门所面对的“社会需求价值总量”都不变,也就是说,两个部门的劳动力数量不变,两个部门的价值总量,就都不变。
换句话说,一个部门的技术提高与否,另一个部门的技术提高与否,都不直接影响任何一个部门的价值总量,只有当这种技术变化引起了劳动力在两部门间的再分配,两个部门的社会需求价值总量,才会变化,价值量才发生了变化。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正视这样一点:
部门A能够实现多少价值,取决于部门B有多少价值跟它相交换;A产品都要跟B产品交换,B产品也只能跟A产品交换,那么,A产品的价值总量与B产品的价值总量,是相等的。一个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即决定了自己的这个部门的价值总量,也决定了另一个部门的价值叫总量。
当然,如果是三个部门,那么,我们的表述应该确切表述会有变化,但是基本思想不变,交换供求下,一个部门的价值总量,取决于其他部门有多少价值与之相交换,取决于其他部门有多少劳动量。而其他部门的价值总量,也取决于这个部门的价值总量,和劳动总量。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其他部门的劳动量不变,A部门的技术提高,我让它的劳动量也减少,保证产品数量不变,我再假定减少了的劳动量不在其他部门的生产(这当然是这个假定,现实当中也不是不出现,这就是“失业”),这样一来,A部门的情况是,劳动量减少了,但是,社会需求价值总量,不变,这种情况下,A部门的价值总量变化了没有呢?为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5 21:14: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