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45 3
2014-08-06

亚当·斯密的理论说明不了两极分化!

——我对《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看法(3)

财富是什么?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唯一的原始财富,这些能力的运用即某种劳动,是我们的原始的财宝,凡是我们称为财富的东西总是由这些能力的运用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财富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财富就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财富就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 统治!人的体力和智力就是人的劳动力,劳动力从生产角度看,就是生产力,即劳动生产力。因为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原始财富,那么,劳动生产力就是发展了的财富。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运用,就是劳动,劳动包括具体的劳动活动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或者生产资料,那么,同样理由劳动同劳动的客观条件也都是发展了的财富。人通过劳动利用自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界的自然力创造财富,那么,财富就表现为人对自然力的统治,通过这种统治财富才能够不断地增加,以便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由此可见,财富不仅包括劳动的具体活动,也包括劳动的成果,不仅包括劳动的生产力,也包括自然界的一切自然力即发现自然力的科学技术。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说的国民财富主要指的是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这些国民财富是劳动的结果。斯密认为创造国民财富的条件是“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换句话说,斯密是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创造国民财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恩格斯说“‘国民财富’一词是由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竭力概括才初次出现的。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这个用语便没有任何意义。英国人的‘国民财富’很多,但是他们却是世界上最穷的民族”。

亚当·斯密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是批判封建主义,肯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斯密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做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做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斯密的理论还能够是科学。

斯密天真地一方面用资产阶级当事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完全按照这种当事人所看到的和所设想的那个样子,按照事物决定这种当事人的实践活动的情况,按照事物实际上呈现出来的样子,来描绘事物,另一方面,在有些地方也揭示了现象更为深刻的联系,——斯密的这种天真使他的著作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为了创造国民财富,斯密研究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分工。1,他从分工中发现了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就能增加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即能够增加国民财富。2,分工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即以私有制为基础,因而造成了产品的交换。斯密的结论是“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3,这种交换是“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斯密把这种交换归结为劳动与劳动相交换,劳动就是交换价值!就是产品交换的价格!这是斯密的历史功绩!因为斯密没有分析劳动创价值的理论,错误地把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的东西即工资、利润、地租作为分析交换价值的根据,得出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或者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组成的。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三大阶级的收入组成: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们获得工资,地主获得地租,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就是这个错误为庸俗的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提供了理论根据!斯密的结论是:“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在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因此,萨伊能肤浅而系统地把它概述在一本教科书里。”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而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斯密把价值形式看做一种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或在商品本性之外存在的东西,这不仅仅因为价值量的分析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的特征。因此,如果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

    斯密、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当做生产一般的最有利的方法,当做财富生产的最有利的方法。这种看法,对于他的时代是正确的。他冀求为生产而生产,这是正当的。

自从马歇尔的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学原理》发表以来,一切资产阶级,一切政治经济学家都把《国富论》看做市场经济的理论,它们的根据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这是一种诬陷!“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劳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他们从《国富论》中找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范畴,但是他们不理解“斯密本身非常天真地活动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探索各种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隐蔽结构,另一方面,他同时又按照联系在竞争现象中表面上所表现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按照它在非科学的观察者眼中,同那在那些被实际卷入资产阶级生产过程并同这一过程有实际利害关系的人们眼中所表现的那个样子,把联系提出来。”

现在一切资产阶级一切政治经济学家都把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造成的两极分化都归结到亚当·斯密的身上,这是不可理喻的!

因为斯密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所以,斯密在他的商业社会中,第一,斯密把国民财富仅仅看做劳动以及生产出来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不是看做金银财富或者货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国家都把国民生产总值(GDP)看做财富,这与斯密的理论有何干系呢?第二,斯密把资本、货币、利润、工资、地租、税收等等都看作是物质的财富,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国家都把这些看做价值财富,这又与斯密的理论有何干系呢?第三,斯密把货币看做是和一般商品一样的商品,看作是商业上的通用媒介。金银货币的交换价值和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一样都是由其中包含的劳动决定的。所以,在一年内、甚至在一个世纪内金银货币的交换价值是很少变动的,由于货币的交换价值(或者价格)变动少,所以保证其他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或者价格也相对变动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把货币作为储藏的手段来代替其他一切商品的保存。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变成了完全脱离金本位的纸币,由国家任意发行,结果随着纸币不断的增加,导致了货币的不断地贬值,导致了其他一切物价的不断地上涨,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接着又是通货紧缩!这些又与斯密的理论有何干系呢?

由此可见,斯密的理论仅仅适用于个体化生产的阶段,不适用于社会化生产的阶段!适用于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不适用于阶级斗争处于尖锐对立的当今社会!企图用斯密的理论来理解当今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是徒劳的!

要理解当今的两极分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马克思的理论中寻找答案!此外别无出路!

劳动者2014年8月6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6 18:19:40
“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而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难道这:“3,这种交换是“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不是交换价值?
斯密也没想论述两级分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7 00:27:00
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就会造成两极分化,斯密的分工理论就可以解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7 04:24:32
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多。有暴力能力不均衡的原因,有人的差异性原因。
先撇开暴力能力不均衡问题来说。在暴力能力均衡情况下,谁也难于强制他人,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呢?因为人的差异性。人的差异,首先是客观能力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成就了分工。分工使参与者整体的利得增加,但是,各自的利得却不是均匀的。我常喜欢用盗墓贼的例子。一个一个的贼去盗墓,成功率是很低的。当他们组织起来,有的望风、有的探测、有的做鉴定、有的出苦力,还有领导,当他们分工合作成功地挖掘出来宝物,面临分配的时候,往往是梁山的规矩,就是少数首领拿一半,一大帮小喽啰拿一半,分配肯定不是平均的。分配或者严格说分割分工增益是不平均的,这就有了两极分化的可能,就算是小喽啰们造反成功,新首领和喽啰们的分配依然不可能平均,否则谁做出头鸟呢,所以,两极分化就成了必然趋势,而这个必然趋势是效率的要求,否则,效率就不可得到,效率不可得到,连分什么都成问题。所以,张春桥那帮子有个非常著名的“穷过渡”定理,就是宁可大家一起吃糠咽菜,也不得有穷富不同。从做学问的角度,张春桥他们是真诚的,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结局就是大家都穷。但,他们的学问其实还是忽悠,因为,暴力能力的不平衡一定还是要在大家都穷的基础上产生富裕的掌权者。所以,穷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忽悠,尽管比那些自称社会主义能让大家共同致富那种忽悠要诚实些。基于人的差异的分工,至少比不分工,对任何人都好,因为退回到孤立状态,就不是穷的问题,而是饿死人的问题。
暴力能力不均衡,穷人整体都能变富吗?那是痴心妄想。在那样的社会里,只有个人致富,而不存在共同富裕。个人致富,也不是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后社会给予回报之后的富裕,而是一门心思挤进公权力部门,谋求升官、升大官,这才能发财、发大财,直至狗咬狗被挤出局。幻想着通过专有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搞所谓的公有、计划经济,只能是百姓穷、权者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