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常常回想90年代,我尚处少年的时候,涉世不深于是很多记忆都模糊。我能感受那个时候的变革正如火如荼,人们的观念也和过去不一样。要说起来,那真是一个不错的时代,人们的观念可比现在正多了。
我老爹是90年代初期下海的,之所以去海南,也是因为和领导有矛盾,在体制内混得憋屈。他去海南去当司机,干活当然比在供销社上班累多了,可是工资比原来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去改革开放之地,见了大市面,闻得都是市场经济的芬芳,也顺道了解了那些金融新工具。90年代末,他就成了一个投机客,专职炒股。我觉得,相比于亲戚朋友,他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可惜他的观念跟不上行动的步伐直到现在,还总是羡慕在体制内讨生计的人,觉得自己做的都不是正事。如果他能把自己炒股的技巧提高一些,对自己的过去更自信一些,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了。
90年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人们没有那么多包袱,什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统统抛到一边,只要能赚到钱,做什么生意都让人热情澎湃。
那时的电视剧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老婆整天抱怨自己的科员老公,说看人家某某某,以前是你的同事,如今下海成了大老板多神气,瞧你那骑一辆破自行车的窝囊样……我相信,那个年代被老婆这样抱怨过的公务员老公绝不在少数。这正说明老百姓的观念都认为土豪可爱,官员瘪三。这可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现如今,还有哪个老婆会这样和自己的公务员老公说话,公务员可是丈母娘眼中的24k金字招牌。现在,官员比商人威风霸道好多。
9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情满珠江》,讲的就是公务员夫妻下海的故事。那些年拍了很多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很贴合时代潮流。那些电视剧无论是故事角色还是台词都很有现实感。而现在的电视剧,都是抗日、缅怀革命先驱、古装宫廷剧,假大空到我一听台词都反胃。电视剧题材的变化,一方面是政治宣传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暗合了人们脑子里的观念。
说到90年代,不能不说邓爷爷在南海边画的那个圈。他说不要管姓资还是姓社,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指标……这些斩钉截铁和过去告别的话,让人们可以顺利的冲破过去的牢笼,市场化改革的观念从而能够深入人心,也就有了公务员的下海大潮。
然而这些话并没有讲彻底,本质上还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权衡之计,这种不探求市场制度背后伦理的认知方法,抵不住日复一日别有用心的人对市场的攻击。这十多年来,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对市场机制的误解越来越深,明明是ZF为祸却让市场来背黑锅。人们的观念越来越歪,国进民退这种反改革的潮流竟渐渐相融于人们的“道德血液”之中,让人深感遗憾。
是时候让人的观念更进一步了。必须要明白,市场制度、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种维护人的自由,保护个人财产权的制度安排,人处置自己的身体和财产的权利不容他人侵犯。应该大力倡导资本主义文明,坚决背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吃人不吐骨头的制度。如果让市场化改革再来一次,那么废除国企、废除ZF的各种管制、取消计划生育是当务之急。
很多现在看来没有可能实现的改革,它们的障碍哪有那么大?这些障碍只是存在在人们的头脑中。在改革开放以前,又有谁能知道原来市场化改革会那么容易,阶级斗争为纲的邪恶信条是那么不堪一击呢? 文/投机主义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