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05 6
2014-08-30
   早上起床,看凤凰网新闻发现了这条新闻:查:50岁以上国企高管99%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830/13030887_0.shtml。这使我想起了最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最近我们同城的两所985高校的4个学院(两所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在为某ZF部门做一个改革方案设计,因为既涉及到创新驱动,也涉及行政审批改革,所以两个领域相互协作。其中,在一次与ZF领导的研讨会上,另外一所985高校的W教授给ZF人事调整开除了一剂药药方,通过利益补偿来换取权力——就是通过设置“顾问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虚职来安置年龄较大或者知识能力不足的领导,从而让其让出权力;基本做法是保留或者增加原领导级别待遇,然后给予顾问或者监督员名号。因为年轻的说他们甚至不懂B2B、B2C是什么,不适合掌握权力,要进行人事调整。

       利益补偿,是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的确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在中国,政治权利代表着多少利益?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真正补偿他们所遭受的让出权力损失?幼稚!经济学在研究养老保障时就提出了老人掌握投票权的问题。投票权在老人手中,他怎么会随意允许你切他控制的蛋糕?就像开篇提到那条新闻,年龄较大的国企高官们谁会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呢?

       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在帮ZF、企业开药方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总患“幼稚病”。社会科学研究不是拍脑袋,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的心理规律和需要,否则社会科学研究最终将走入死胡同,成为“黑板社会科学”……

       希望年轻一辈以后少犯这样的错误,把为了登刊而写的paper和现实政策建议分开,少些幼稚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30 08:05: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30 10:25:47
在中国,权力可以带来利益,利益未必可以换到权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30 19:08:39
问题是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是无解,体制创新应该是比较时髦的一个词,可是既然框架太死,又怎么去创新呢。经济学家提的办法,当然是高层设计,自上而下的一种改革,不过结局到可能年轻人去做顾问去了,也就是类似于研究院之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30 20:43:37
我觉得经济学家只要负责提建议,能不能实行那是政治家的事情。里根削减开支,撒切尔关闭煤矿,邓小平砸大锅饭,废除终生制,那个是得罪人的事,那个不是侵犯既得利益者的事。
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有魄力就干,没魄力就别干。经济学家设计方案,难道还要考虑领导人有多大的胆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30 21:04:38
LZ的观点才是幼稚,用人事调整,安排虚职交换权力的做法现在太多了,省一级ZF连“资政”这种头衔都有。加一级待遇,或者延迟几年退休,你看别人愿不愿意交换权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