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苗君以大苗体横行于燕南,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今有幸捧腹拜读了《什么才是“劳动价值”》,对神乎乎的“大苗体”印象更深了。 这并不是李大苗君第一次攻击劳动价值论,不过就可笑程度而言,算得是空前,不知是否是绝后。和前几次一样,李大苗君是在和他呓想的劳动价值论(李大苗的劳动价值论)斗风车而非是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辩驳(我很怀疑李君是否懂得西方经济学,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怎样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而这次的特点在于(就是由于这个让我不得不写点什么)李大苗君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无知和污蔑已经到了极点——是可忍,孰不可忍?(以下【】里的话为李大苗君原话。) 【“劳动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没有“劳动价值”,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就立即瓦解。】李君此话说的不错。当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刚一问世,资本家阶级的一位匿名辩护士就立刻得出了和李君一致的结论——反对马克思的人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反对劳动价值论上,因为只要同意了劳动价值论,就必然同意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而最后,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做出了一致决定——决不能再谈论“价值”这个问题,因为这会暴露资本家阶级发财致富的全部秘密。 【中国近乎全部的受教育者,倘若没有大学经济学教育条件,其经济思维全部构建在马克思打造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因为所有的人在初高中的学习读本都是仿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编制……这样的习惯思维,使得遇到任何问题以及任何异见,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用马克思式的模式来“纠偏”】李君此话显得很没水平,给人感觉是一点也不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的意识来源来社会实践。中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管学校里学的是什么(这里暂不谈论糟糕的教科书),人们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这三大拜物教的影响下,必然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理解、认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样,人们遇到任何问题,不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用马克思的模式来“纠偏”而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以拜物教的庸俗教义来“纠偏”马克思。 【“劳动价值”的逻辑是什么呢?马克思的说法是,商品中包含的必要的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那么也就是说,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量。】 对于“商品价值”,马克思本人的说法是—— “劳动产品……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 英文版是“Let us now consider the residue of each of these products; it consists of the same unsubstantial reality in each, a mere congelation of homogeneous human labour, of labour-power expended without regard to the mode of its expenditure. All that these things now tell us is, that human labour-power has been expended in their production, that human labour is embodied in them. When looked at as crystals of this social substance, common to them all, they are — Values. ” 这个定义是劳动价值的第一定义,区别于马克思后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做的第二定义。(我看过国外经济学家做的关于两个定义内涵一致的数学证明,可惜现在论文不在手头发不上来。)第一定义侧重于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第二定义侧重于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商品生产必然有人的参与,或者说必然有人的劳动,才能有商品被生产出来。因此,马克思规定商品的价值就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人类劳动。这里的劳动不是个人的具体的劳动,而是社会化的人类一般劳动——是对于生产任何商品都可以互换,都一视同仁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只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计算,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下,各个不同的具体劳动被转化、平均成人类一般劳动。其中,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才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如果劳动可以量化,那么“劳动单位”才是测量劳动量的尺度。但单位劳动时间并不决定相同单位劳动时间劳动价值同等,那么,等量时间内的等量劳动其价值并不相等,由此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价值未必相等。】我看过李大苗君转贴过的介绍数学方面的帖子,想必李大苗君也对数学有些爱好。不过我实在不敢相信上面的话出自一位数学爱好者之口——逻辑狗屁不通,我根本看不懂李君在说什么。所以做出无法评论。 【所谓“劳动价值”,并没有绝对尺度的意义,至少是相对的,也就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相对的并不就是不准确,李君在此又在玩乾坤大挪移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不同时期并不一样,因此同一商品的价值量并不一样。19世纪铝比黄金还要贵,因为生产铝所耗费的人类劳动要远远大于生产黄金。后来发明了电解铝的技术,生产铝所需的人类劳动才被缩减,铝才比黄金便宜。这种相对的尺度下的价值量怎么能被说成是不准确的? 【接着的问题是,“劳动”有价值么?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有价值的劳动才能产生价值,反过来的意思就是,没有价值的劳动就没有价值。】 这里李大苗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无知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劳动没有价值,劳动力才有价值,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常识,攻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请攻击到地方行不行?这样也好让人反击。像你这样胡说八道一通,真是浪费燕南的存储空间。 【但能否接受劳动没有价值,或者说,劳动本身没有价值这样的说词呢?……从这点开始,继续争论的话语和理由都不在是“政治经济学”本身范畴的了,……由劳动转入人的劳动以及劳动的人,也就是劳动者本身,……就是关于“人的价值”这个命题……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的命题。】我要说明的是李大苗君非要争论劳动有没有价值,把我们扯到哲学上去。“劳动者有价值!劳动者要得到公平的报酬!”,对于这种小资产阶级的可笑说法,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里做过精彩解答——“在雇佣劳动制度上要求平等的报酬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度上要求自由一样,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是公道的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下什么东西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 不过我要表扬李大苗君,他敢于谈论“人的价值”这种玄而又玄的问题,因为再深入谈下去,撇开哲学的胡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被物与物的关系掩盖的人与人的关系——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劳而获,有人辛劳一生却一无所有?——就要暴露出来了!虽然他话语的逻辑还是拜物教的逻辑,再加上神乎乎的大苗体,让人发晕。 李大苗君的《什么才是“劳动价值”》通篇没有谈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任何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却自以为在“酷评”马克思,其实只不过是在一个拜物教教徒眼里变了型的马克思。但就是这个变了型的马克思,李大苗君也念念不忘隔三差五就要“酷评”一番,可见在李大苗君心里投射的阴影之大。 老虎在老鼠眼里即便变成了猫,也是致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