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5995 18
2005-07-08

许多人分不清什么叫计划经济,什么叫市场经济,有人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计划经济,有人以为美国的企业内部是计划经济,所以就认为美国也有计划经济的成分,这些观点都是完全错误的。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 计划经济是生产由统一安排、产品由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市场经济则是生产由各个生产主自己安排,生产主之间互相交换产品的经济方式。这两个概念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没有商品交换就是计划经济,有商品交换就是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社会的某个部门根据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来统一安排,或由企业的某个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来统一安排,生产完毕,产品的分配也是统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三种。 例如,美国一家生产斧头的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1万把斧头,那么要生产多少毛坯、多少斧头、多少斧头柄,则由主管生产的部门安排到各个车间进行生产,这就是按市场需求以及生产需求进行计划的。当生产完毕或销售完毕进行分配的时候,假设1万把斧头总售价是5万元,总原料成本是1万元,资本家留下2万元,发给工人3万,那么这就相当于资本家留下了4000把斧头,发给工人6000把斧头,这就是产品分配。资本家或股东们留下的那4000把斧头是按资分配,发给工人的那6000把斧头是按劳分配,即根据工人的成绩来分配,每个人若干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产生要早得多。不要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动物,就有了计划经济。例如,一个蚁群内就是计划经济,一个田鼠也要计划到冬天必须储藏多少食物。对于刚刚诞生的原始人来说,每个人的生产就更是计划经济了。后来出现了家庭、企业后,家庭和企业内也都是计划经济。所以计划经济并不新鲜。 可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计划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内或全世界内的计划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全世界的生产都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安排,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产主义存在过),所以这样的计划经济就是个新生事物了。 当一个国家实行了完全的计划经济后,那么这个国家内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注意:这里指的是这个国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不排除它和外国交换。如果全世界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经济,则全世界内国与国之间就没有商品交换了,其实这时国家已经取消了),这时,这个国家内的生产就由主管生产的部门根据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来安排生产,然后再把产品统一分配给消费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医院、多少学校等。生产出来后,把武器分配给军队,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给人民,把医药分配给病者,把教材、学校分配给学生等。这时只存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资分配。 一个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后,虽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了,但是不能表示这个国家对外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所以这个国家也可能生产一些商品去和外国交换。所以计划经济国家不一定就不生产商品,关键是看和谁交换,是和国内交换,还是和国外交换。 计划经济国家里虽然没有商品交换,但是不一定就没有货币,货币不一定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计划经济国家里可以存在货币,不能认为有货币就不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国家里,货币是产品分配的媒介,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这是这个货币和那个货币的本质区别。大家都知道,在产品分配的时候,可以直接分配实物,也可以不直接分配实物,而是发领条,让每个人拿领条去领,这里,货币就相当于领条。在分配大件产品如住房时,可以不用货币,直接分配,但是对于针头线脑的小产品,直接分配就麻烦了,所以还是发货币方便。所以计划经济国家里,只要还没达到完全按需分配的程度,就离不开货币。 所以,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计划经济,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部是不是有商品生产,也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货币,而是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商品交换。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说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有1亿个家庭,有99999999个家庭都合并成公有制了,唯有一个家庭不愿意合并,自己单干,那么这个家庭就要和那个公有制单位发生商品交换,这时,虽然那9千多万个家庭内部已经没有商品交换,整体是计划经济,那个家庭也是计划经济,但是整个国家严格起来说还不叫计划经济,只能叫市场经济。然而,因为这时商品交换很少(一个家庭能交换的不过很少),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很小,可以忽略,故也可以叫计划经济。 那么,一个国家要实行计划经济,需要什么条件呢?大家都能想象得到,一个私人企业是不会听从外界部门的安排的,它的产品也不会分配给全体人民的,所以要想让所有企业都听从国家的安排,要想让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能直接分配给全体人民,,这些企业就必须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所以公有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极端的情况这里要说说,以帮助大家理解计划经济。当一个国家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农业、所有土地、所有资源、所有行业都被一个资本家兼并后,那么这时这个国家内也没有商品交换了,这时,所有的人,包括总统、军队,都是这个资本家的打工者,所有的生产都归这个资本家统一安排,产品的分配呢,当然也要由这个资本家来分配,所以这时这个国家内也是计划经济。这时,各个企业都不讲利润,这个国家也不存在税收。这时,这个资本家在分配产品时,当然要先给自己留下非常充足的之后,余下的才能分配给他的打工者们。自然他对生产的安排也是首先要考虑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生产,然后才会去考虑为其他人的需求而适当生产,同时,他还可能要安排生产一批商品去和外国交换,当然这个交换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和国内的需求。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你上面说‘公有制是计划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可是这个例子又说全国的企业都归一个资本家所有时,这个国家也是计划经济,是不是有矛盾?”没有。这个时候,全国所有企业实际都归那个资本家全家人“公有”,其他人都是局外人。对此,我不想多解释了,如果有人对这个解释不理解,也没多大关系,因为上面那个情况毕竟是个极端的,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知道了什么叫计划经济,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澄清一个问题。我们通常好把改革前的那一阶段称为计划经济时期,其实这是不严格的说法,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言的。因为那段时间里中国内部还有大量的商品交换,例如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集体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所以那段时间不能叫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那一时期,国家所做的计划主要是在全民企业内,而且这个计划还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例如说吧,假设国家想生产许多拖拉机让农业实现机械化,可是由于许多生产队买不起,那么这个计划就行不通;如果国家想把拖拉机直接分配给各个生产队,那么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队把粮食等产品直接交给国家,可是当时的公有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还是行不通,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钢铁里如果夹杂了沙子,强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说这是钢铁的弊病,是不是? 那一段时期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是它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又有不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家庭或个人为经济单位——企业是家庭或个人的,最多是几个股东的——并且维持这样的情况不变,所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静态的;再说,资本主义的企业也不接受国家的计划,资本主义里也没有国家生产计划(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国家计划是两回事)。而改革前的那一段市场经济,以集体和全民为经济单位,这个经济单位比资本主义的经济单位要大得多,而且这个经济单位处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集体的要逐步合并成全民的——所以那一段市场经济是动态的;还有,那一段的生产有很大一部分由国家的计划来安排。 大家可以想象:假设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丈夫、妻子、孩子之间做交易,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做买卖,要乱到到什么样子。同样的,一个社会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会乱到什么样子,这是有目共睹的吧。 最后要说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虽然是两种经济手段,或者说两种经济方式,但是它们还分别代表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代表的是公有制,市场经济代表的是私有制。这就好比,梨树上只能结梨,梨只能长在梨树上;苹果树上只能结苹果,苹果只能长在苹果树上,所以梨和苹果不仅是两种水果,而且还分别代表两种树,梨就代表梨树,苹果就代表苹果树。如果你不想吃苹果而想吃梨,就得伐掉苹果树栽梨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8 9:39: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8 16:23:00

楼主看来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看得出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这很不错,不过,显然,不过是读书还是对现实的了解还远远不够,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对市场经济持否认态度。

建议作者多读点书,像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进行批评那些书比如说《走向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先别着急,看过以后再否定或者肯定。

作者可以先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再来看计划经济可行与否:1。如何制定科学的计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醒一下,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解决吗?作者可以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包办婚姻?”如果计划经济能够最大可能增进人民幸福,那包办婚姻也可以,由计委来包办全国青年的婚姻,或者由教委来包办所有大学生的婚姻,可不可以?作者认为是由你自己找对象更有可能使你找到幸福还是由国家教委来给你进行指令性结婚更可能呢?

“假设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丈夫、妻子、孩子之间做交易,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做买卖,要乱到到什么样子”

作者对市场交易的理解太狭隘了,现实中,企业内部实施市场交易的一点不少,这一点看来作者并不知道。

所谓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一种自由选择、自由契约,你认为自己选择恋人的这种自由恋爱制度和自己选购房屋(轿车、家电)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吗?

你以为家庭内部不是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最幸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8 16:33:00

“那一时期,国家所做的计划主要是在全民企业内,而且这个计划还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例如说吧,假设国家想生产许多拖拉机让农业实现机械化,可是由于许多生产队买不起,那么这个计划就行不通;如果国家想把拖拉机直接分配给各个生产队,那么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队把粮食等产品直接交给国家,可是当时的公有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还是行不通,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钢铁里如果夹杂了沙子,强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说这是钢铁的弊病,是不是?”

这一段看得出作者对1953-1978年这段历史完全无知,知道1957-1962年的公有制到什么程度吗?每天吃的饭都由人们公社的食堂统一分配,生产的所有东西都是公家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饿死数千万,不得不实施“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并给予农民自留地、自留畜,这样经济才有所恢复,才没有再饿死人,作者竟然说“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纯粹是胡扯。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再说话,为什么农业最终会走向承包制?了解了历史再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8 19:47:00
以下是引用巡天遥看在2005-7-8 16:23:24的发言:

楼主看来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看得出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这很不错,不过,显然,不过是读书还是对现实的了解还远远不够,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对市场经济持否认态度。

建议作者多读点书,像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进行批评那些书比如说《走向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先别着急,看过以后再否定或者肯定。

作者可以先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再来看计划经济可行与否:1。如何制定科学的计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醒一下,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解决吗?作者可以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包办婚姻?”如果计划经济能够最大可能增进人民幸福,那包办婚姻也可以,由计委来包办全国青年的婚姻,或者由教委来包办所有大学生的婚姻,可不可以?作者认为是由你自己找对象更有可能使你找到幸福还是由国家教委来给你进行指令性结婚更可能呢?

“假设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丈夫、妻子、孩子之间做交易,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做买卖,要乱到到什么样子”

作者对市场交易的理解太狭隘了,现实中,企业内部实施市场交易的一点不少,这一点看来作者并不知道。

所谓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一种自由选择、自由契约,你认为自己选择恋人的这种自由恋爱制度和自己选购房屋(轿车、家电)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吗?

你以为家庭内部不是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最幸福吗?

哈哈,人类之所以能够自由恋爱,是因为上帝在暗中给人类做好了计划:生一个男人就生一个女人。有了这个比例,人类才能自由恋爱,结果不管是满意不满意,反正是一个配一个。如果没有上帝给计划,比方说男人大量过剩,该怎么办,许多男人都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力了,那么这个世界就反了。

计划经济也是这样。政府按人口计划好产品的数量,总数是够的,各种类型的都有,然后自己选就是了。这就是你说的自由恋爱。并不是政府硬配给你什么类型的。

市场经济就是有大量相对过剩,有的人根本就没有选的权力,有选择权力的是那些有钱人,穷人对轿车、住房等只能望洋兴叹。

你说的“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里的事,在计划经济里没有信息不对称。

你叫我读的书,我暂时还不想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9 7:46: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8 19:52:00
以下是引用巡天遥看在2005-7-8 16:33:10的发言:

“那一时期,国家所做的计划主要是在全民企业内,而且这个计划还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例如说吧,假设国家想生产许多拖拉机让农业实现机械化,可是由于许多生产队买不起,那么这个计划就行不通;如果国家想把拖拉机直接分配给各个生产队,那么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队把粮食等产品直接交给国家,可是当时的公有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还是行不通,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钢铁里如果夹杂了沙子,强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说这是钢铁的弊病,是不是?”

这一段看得出作者对1953-1978年这段历史完全无知,知道1957-1962年的公有制到什么程度吗?每天吃的饭都由人们公社的食堂统一分配,生产的所有东西都是公家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饿死数千万,不得不实施“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并给予农民自留地、自留畜,这样经济才有所恢复,才没有再饿死人,作者竟然说“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纯粹是胡扯。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再说话,为什么农业最终会走向承包制?了解了历史再说话。

那一段大跃进,确实有点错误,这是因为人民的思想还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所以就草草结束了,回归市场经济。所以我说“当时的公有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你说的大跃进那一段即使叫完全的计划经济,也只能是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市场经济占觉大多数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9 01:21:00

土灶先生,学习不是怄气。应该仔细思考别人的意见。

如果你说“上帝在做计划”,我不做反驳。问题是计划经济不能靠上帝来作,只能靠人,而人不是全知全能的。

“政府按人口计划好产品的数量”,你能告诉我中国有多少人口吗?13亿?14亿?15亿?16亿?没有人知道中国有多少人,政府也不能。大概你会说统计数字怎么回事!去问一问教统计课的老师吧。市场经济对宏观数据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但是计划经济不行,马虎不得,可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精确。

知道中国有多少国有资产吗?没有人知道,财政部负责统计的也不知道,公布的数字是一回事,真实的是另一回事,没人知道。

一台电脑可以创作多大价值,这看放在谁手中?计划者知道应该放在谁手中吗?你的能力有多大?你准确把握吗?有这个自信吗?你最擅长做什么工作?你现在知道吗?

给你择业自由权更有助于让你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由计委指令性分配工作更能发挥你的专长?你认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