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来,一直都听到有不少人污蔑计划经济,这些人当然也包括一些颇有名气的所谓学者,他们大肆污蔑计划经济,其中就有一条说“计划经济违背价值规律,不按价值规律办事”。真是无知者无畏,什么话都敢说,不怕人家笑话。价值规律是什么玩艺儿,计划经济为什么非遵守价值规律不可呢?我怎么都整、整、整不明白啊。都说窦娥冤,计划经济比窦娥还冤,这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大的冤案。
过去,人们不知道有规律,往往好违背规律,自然常常被碰得头破血流。今天,人们尝到规律的厉害了,知道遵守规律了,可是又反过来变成盲目地遵守规律——当旧规律灭亡时,仍然遵守这个旧规律——又要被碰得头破血流了。这就好比一个钻地道的人,在地道里他是躬腰走的,出了地道口,仍然躬着身子走,这就很不好了。
我们常说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永存的,但是对于每个具体的规律来说,它们却不是永存的,它们都有生也有灭,它们要随着一些条件的产生而产生,也要随着这些条件的消失而灭亡。这和人类是长存的,但是每个具体的人都只能活几十年是一个道理。
举个例子来说,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说一切在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的浮力,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什么,这个定律在失重条件下就不适用。可是在牛顿之前,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失重,所以就误以为这个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严格来说,这个定律面前要加上“在重力作用下或某一牵引力作用下”这个条件的限制。
再打个不太雅观的比方来说,女人有例假,男人就没有。对于这些粗俗的人,我只能说这种粗俗的话,没有办法。
再打个比方来说,在优太国土生土长大半辈子,没见过世面的一个优太人,到中国来,见中国人早晚都不祷告,他就会很吃惊,他就会问:“你们怎么敢不遵守神的旨意呢?”
记得有一个在市场经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一个人曾这样问毛主席:“你们共产党如何才能摆脱周期律呢?”这一问实在好笑。他不知道他说的那个周期律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因为私有制里有残酷的剥削和掠夺,一些人被剥削掠夺得一无所有,“游戏”玩不下去了,这些人就只好用武力去抢夺,重新洗牌,每人发几张,接着再玩;玩几圈后,又有人一无所有了,又得用武力重新洗牌,这就是他所谓的周期律。而公有制里根本就没有剥削掠夺,哪来的什么周期率呢?由他这一问,我想起了另一问。一个在钱塘江附近土生土长了大半辈子的人,到北方做官。到任后,他发现那里的河都没有堤坝,他就不解了,就问当地人:“这里的河都没有堤坝,怎么预防大潮呢?”当地人也纳闷了,就问他:“什么叫大潮,我们怎么没听说过?”正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秦汉战争啊。
规律是有生有灭的,每个旧规律灭亡的同时,都要有一个新规律诞生去替代它。在遵守规律时,我们应该能及时抛弃旧规律,抓住新规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抓住新规律,仍然遵守已经不存在的旧规律,这就必然要违背新规律,注定我们要失败。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预见能力。
牛顿就有这个预见能力,他虽然从没经历过失重的状态,但是他能预见在失重状态下阿基米德定律不适用,会是另一个规律起作用。毛主席也有这个能力,他虽然也是在市场经济里土生土长了大半辈子,从没经历过公有制,但是他就能预见公有制下的规律,他能在人们钻到离地道口只有一步时,及时提醒人们准备直起身子。可是,多数人都是没有预见能力的,多数人的见识都受自己阅历的限制,所以多数人往往都要和先知作对。因此,毛主席曾经常感慨:“民主未必是好事。”
越扯越远了,下面书归正传,说说价值规律。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这一点现在还有争论,有人认为不仅是商品,只要是消费品就都有价值,我这里也来个不争论,我说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哈哈),只有市场经济才有商品;只有市场经济才有价格,所以只有市场经济才有价值规律,自给自足和计划经济这两种经济方式里都没有价值规律。就拿自给自足来说,鲁滨逊在荒岛上给自己建了一间房子,又给他的仆人“星期五”建了一间,他会说“这两间房子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吗?再拿计划经济来说,计划经济里,建筑工人给自己建了房子,也给其他行业里的人建了房子,他们会说“这些房子的价格要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吗?
火车有火车道,汽车有汽车道;人有人的规律,狗有狗的规律;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人硬要计划经济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就好比硬让母鸡打鸣,男人来例假一样可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