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地说,交换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因为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产生分工,才能缩小生活圈,才能让人集中在一起形成人口密集的地域.如果人类不互相交换,就会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没有了向心力.
在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的文明,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比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其中市场经济是集中力量办资本家的大事,计划经济是集中力量办领导(或统治者)的大事.而大的交换体都会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集中力量办什么大事,比如说要把某一个城市建设成"富裕啊、文明啊、卫生啊、高科技啊、宜居啊"之类的城市.而在国家层面上就要集中力量搞一些意识形态之类的大事,比如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类的.
定量的来说,也就是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问题,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说在生产某一个产品的领域,某个人在A岗位能生产10个产品,而这个人在B岗位能生产20个产品,那么B岗位就是"办大事",A岗位只能算是"办小事",这个人会趋向于干B岗位的事.在实际生产中,可能的实例是A岗位是一线操作,B岗位是管理行为,有和没有B岗位所带来的产品量差值(可能正,也可能负)算在B岗位的人身上.同时也许会有C岗位比B岗位更能让这个人"办更大的事",那么这个人就会去干C岗位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就存在一个争取好的岗位,又把坏的岗位让别人来干的"生产交换"行为,于是在生产交换中,能力强力量大的人就会有一个好的社会地位,就实现了该产品上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同的产品之间也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即实现最优的配置,也就是什么产品能干相对的"大事",什么产品能干相对的"小事",于是在流通交换中体现了出来----也就是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而在同一产品的不同的价格中体现的是价值,也就是集中"多大的力量"(即价值)办"多大的事"(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