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6.同轨同级恒星系统的统一性
2014.9.28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有自己各自的运行轨道,每个轨道上只有一颗一级行星,说明它们都是“独生子”,是在太阳形成后伴随太阳内部层次的出现逐步发育形成的。
银河系的二级恒星系统则不相同,与太阳同轨有众多的“孪生”兄弟姐妹,对应银核的同一对偶层次,大小、发育程度和轨道倾角基本相同,统领的行星系统可能也基本相同,都有一颗与地球类似的一级行星,各有一个月球伴随,大小、发育程度、物质成分、气候条件、甚至生物种类基本相同,因为它们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几乎同时形成和成长发育的。
设银河系的直径是十万光年,半径就是五万光年,大体透露了银核从聚变为恒星到基本稳定的时间周期大约是五万年。如果银核与对偶类星体是由正负电荷与相同偏电荷其他物质对偶聚变形成的,正负电荷聚变时形成的偏电荷光子和偏电荷氢、氦元素可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聚集的偏电荷其他物质是正反两种物质形态,决定了它们成为对偶正反物质星球系统。
聚变初期二者都呈膨胀状态,也就是爆炸状态,大量与本星球物质成分不同、相对“过剩”的偏电荷光子和氢、氦元素以宇宙射线的形式抛向天空,相对均匀的向外扩散,本星球成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成分则继续其后的聚变,并逐渐收缩为两大对偶星球。而“抛出”的物质还在路上,两大星球已经开始形成内部层次,对偶聚集正负电荷和偏电荷物质,形成与自身物质成分相反的星球系统。由于这一过程相对迅速,主星质量庞大,每一层次的质量也相对庞大,“抛出”物质的质量也非常庞大,足够形成庞大的二级恒星系统,银河系与对偶类星体星系的雏形在大约五万年的时间周期里就基本形成了。此时,类似地球这样的行星系统还不具备诞生的条件,因为太空中分布的正负电荷和偏电荷物质数量有限,类似太阳的二级恒星也有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会像已经聚集了大量物质基础的一级恒星那么迅速,规模也要小得多。
同一轨道,直径足够大,物质分布相对均匀、充足,凝聚力、向心力也相对均匀,时间短暂,可能是同一轨道形成大小近似、距离相等的若干同级星球的重要原因。太阳的直径和质量,其每一层次形成时的直径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漫长和逐步发育,可能是八大行星成为“独生子”的重要原因,这是太阳系与银河系形成条件不同决定的。
我曾经困惑于银河系的据说两千亿颗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每颗对应银核的一个层次,银核得有多少层次?需要成长发育多少年?与太阳的年龄形成矛盾。通过银河系与太阳系图谱的不同,我发现银河系的二级恒星系统是“同轨多星”,且银河系一、二级恒星系统几乎是相伴形成的,使银核的年龄与太阳的年龄得到了基本的统一,我的“星系成长说”和正反物质伴生理论也得到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