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知道古今中外的经济学家中有没有诗写得好的,所以起标题时费了一点踌躇,最后决定“任命”他为有可能的古今中外经济学家中最好的诗人。理由见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样一段话: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这在中国的某些马学教授眼中,是形象生动的,“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乐园。这些号称教授的人不知是否注意过,老马在这里描绘的,是没有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倒退,毫不符合他极力推崇并运用到《资本论》的否定之否定。或曰:老马只是举例啊。确实不能排除这个可能,但是老马没用省略号啊。在此,我还是犯了曹国奇朋友极力反对的大忌——沉溺于学院式语言研究,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不通过语言就没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
固然不能傻乎乎地把马克思放到神的位置上,却也大可不必低估他,对他应当保持一种平视(也不妨略仰)的姿态。既然是一种平视或者略仰的姿态,那就是说,老马是具备中学语文水平的——换言之,他应该知道省略号的存在以及省略号的用法(不要说德语中没有省略号)。接下来看,马克思是写过《资本论》这部大作的人,而这部大作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那么,在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生动形象的描绘中,为什么只字不提纺纱、织布、铸造、电气焊、机械加工……?
看起来,老马尽管宣称共产主义是在剥夺资本家阶级,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但他骨子里向往的其实是原始社会。如若不然,则正如很多朋友曾经严正指出过的,照老马想干嘛干嘛的来法,如何在有限的一生中获得那么多专业技能?再补充一点:即使人们可以不要命地掌握万般专业技能,也不能不考虑,人们在极度频繁的职业转换中,怎么解决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可见,老马对共产主义前景的这通描绘,不在科学研究之列,而纯属诗人的思维方式。借用老雷朋友的话说,写诗比写《资本论》来劲,可以“胡说八道”、“牛头不对马嘴”啊。事实上,老马这段话还真有诗样的内在节奏感——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
任何人,
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
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
社会调节整个生产,
因而使我有可能,
随自己的兴趣,
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
上午打猎,下午捕鱼,
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
这样就不会使我,
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翻译马克思著作的人当然不会如此处置马克思的话,但是读起来,这段话的形式和内容还真都是诗样的。虽说这还远远称不上一首文豪级的诗,但马克思毕竟是经济学家,因此我想说——
马克思有可能是古今中外经济学家中最好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