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的解释:
假期到还有些乡土气息的小地方(不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旅游,当地做些小生意的人,
比如卖个特色小吃,如果你是外来的讲普通话的游客,要10元。如果是讲本地话的人买,
同样的东西可能只要5元。
第一印象一定是不公平,这是国人最熟悉的“欺生”。
但仔细一想,背后还有更深的文化(和经济)原因。在还有些乡土气息的小地方,中国传
统的“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语)还存在,以5元(可以认为是成本价或很薄的利润)卖
给本地人,其实他额外赚取了“熟人人情”,这是他在当地生存和生活的一个无形的网,
可以给他带来诸如本地人的保护,安全感,甚至日后熟人同等的回报。而与之对照的,卖
东西给外地人好像只是纯粹的商业关系,自然要赚取利润。
如果做生意的成本增加,比如租金上涨,税费增加,那么原来对本地人的5元和对外地游客
的10元应该要同步上涨,比如分别涨到10元和15元,但两者之间的差别肯定还是保持的(
定量上可能有些变化)。
我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本人理科,只是突然对这个有点兴趣)。不知道各位学这个专
业的同学,还有什么更深刻的见解或不同的视角,社会学的或经济学的?
如果可以,还请推荐相关的有价值的专业参考文献(书籍或论文)。
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