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920 1
2014-10-09

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创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国黄页,失败!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的雏形,还是失败!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
  在小米成立的第一年,雷总花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人!
  其实搭建硬件团队花了最多时间。因为我们刚开始的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之前,我们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进展很慢,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和我们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有次谈至凌晨,雷总、林斌(联合创始人、总裁)和我都觉得快崩溃了。
  转机直到周博士出现。据雷总讲,和周博士在第一次聊了一个小时后就敲定了;而后来据周博士私下和我说,谈到第15分钟他就下定决心出来一起“闹革命”。这个“闹革命”就是做最好的手机并且成本价卖,这是他自己多年的夙愿。
  周博士在手机硬件行业工作了20多年,是全球知名手机天线手机专家,周博士加盟后,硬件团队的组可谓是在黑暗中撕开了一个口子,有光进来了,大家看到了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短短一个月内就敲定了10多名拥有近15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
  面对我们这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有些面试候选人还会犹豫,这时候怎么办?
  雷总和我们创始人团队,轮番上阵面谈,有很多都是一聊就近10小时。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是在雷总办公室,从中午1点开始,聊了4个小时后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总说我把饭定好了,咱们继续聊聊。后来聊到晚上11点多,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他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在小米创办四年后,我们市场估值100亿美元,业界把我们看作创业的明星公司。但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找人依然花费巨大的精力。主要因为我们想找的人才要最专业,也要最合适。
  最专业,就是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尤其是招聘工程师,1个靠谱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可能是100个;最合适,则是他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要有极度喜欢。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有更高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么的。
  我看到乔布斯的一句话,非常震撼:“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据说乔布斯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多人的招聘,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乔布斯最核心的工作。
   (详细请查阅千人智库,EWW141009CY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10 11:00:50
对小米,既不应该否定,更不应该吹捧。这只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一个新样板,至于这种模式是否持久,是否能持续做大,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