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4030 5
2014-10-11
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Group)是一家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公司。Gartner公布的一份关于2012-2013年技术曲线成熟度(Hype Cycles)的报告里,总结的技术成熟曲线分为五大阶段:技术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Expectations),泡沫化的谷底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稳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实质生产的高峰期(Plateauofproductivity)。如图所示:
技术周期曲线.jpg

600_486_2-_-_OdGJpZSCFJ.jpg


在GARTNER的报告里,还将很多出现的新技术标志在了这条曲线上。图中不同颜色的小点代表该技术从当前阶段(2012年)到生产高峰期所需的时间(预测值),蓝色点代表需要5-10年普及率才能达到20-30%。淡蓝色代表需要2-5年,灰色代表需要0-2年。注意,图上是2012年时的情形:
各种技术所处阶段英.jpg 各种技术所处阶段中文.jpg

大家可以结合前两贴关于未来技术的预测,估算一下你所关心的新技术现在目前所处的阶段,比如大数据、NCF支付、3D打印等。
[主题汇] 科技改变世界(1)----Gartner高德纳发布未来十大预测
[主题汇] 科技改变世界(2)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在斯坦福大学的演

为了更详细说明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以下摘抄了网络上对TMT和智能手机的一些趋势分析,供大家参考:

I、青蛙整容

格隆先说一个笑话。两只青蛙相爱了,结婚后生了一个癞蛤嫫,公青蛙见状大怒,质问:“老实坦白,怎么回事?”母青蛙哭着说:“孩儿他爹,认识你之前,我整过容。”

整容这个事在当今社会已经见怪不怪,在韩国甚至已经发展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这也是支撑生产玻尿酸的华熙生物科技(963)在20013年暴涨超过十倍的原因。整容在娱乐圈尤甚,格隆说这个笑话,并没有奚落“贵圈真乱”的道德评价,那与一个做投资研究的人无关。格隆关心的是其中的逻辑:对一个在影视娱乐圈讨活的人而言,如果拼天赋、拼演技都已旗鼓相当都已到头,剩下的就是不是唯有拼脸蛋了(格隆所谓的脸蛋不单是五官,也包括傲人的身材),那么,刮颧骨、隆胸等整容是不是也就成为了事业最后PK的必选项?

格隆的判断是:智能手机目前也进入了拼脸蛋的阶段了。这很类似曾经“三大件”的手表,当走时准确、防水、防震等功能元素已经到了比无可比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手表镶钻这些外包装了。

II、从TMT的强周期演绎规律看行业下一个风口

在格隆看来,TMT行业具备非常强的周期性,只是驱动TMT行业的周期并不是传统的经济周期而是技术创新周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信设备行业。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周期当中(2G到3G、3G到4G),每年三大运营商都会投入数百亿人民币的资本开支用于基站设备的更新换代。本轮3G到4G的升级从2013年开始,14年和15年都将是运营商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因此香港市场的通信设备股(中兴通讯00763、京信通信02342、摩比发展00947等)受益于本轮技术周期,大概率会在今明两年有不错的表现。

无线通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使得智能手机迅速成熟并迅速取代过往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功能手机和PC,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公司是这一轮科技创新的领跑者,资本市场自然也给了这家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司足够的回报。但真正将智能手机成本大幅降低并使得智能手机迅速普及还是靠谷歌的安卓平台。而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在2012年开始的爆发式增长则是本轮智能手机技术周期的一个高潮。

智能手机的普及又为移动互联网奠定了硬件基础。2013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重金开拓移动互联网市场。腾讯凭借微信先发制人,拿下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资本市场又一次对技术创新的领跑者给予肯定,腾讯股价在2013年涨幅超过100%。2013年开始,IGG(08002)、博雅互动(00434)、中国手游(CMGE)等手游题材公司纷纷上市并受到市场热捧,短短几个月时间涨幅都在一倍以上。

到了2014年,本轮由智能手机带动的行情已经接近尾声,而大家所期望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题材明显还不足以接过智能手机的重任。因此,2014年TMT行业尤其是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投资方向与线索,远没有2012年和2013年那么清楚。尽管如此,格隆还是相信在周期的任何阶段都会有对应的投资机会出现。下一个确定的机会在哪里?格隆的判断是:手机外壳。

III、智能手机已经到了硬件功能严重过剩的阶段

首先,格隆觉得还是有必要从行业的层面梳理一下智能手机行业周期的演进,以及相关投资标的在各个阶段得以表现的逻辑背景。

2007年:第一代iphone上市,标志着这一轮智能手机行情的开始。但在2007年智能手机在中国还属于小众产品,苹果的产业链里面也几乎没有中国大陆的公司什么事。港股里面为数不多的能进入iPhone产业链的公司就是瑞声科技(02018),为iPhone提供扬声器和麦克风。如果从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算起,瑞声科技从2块钱港币到2014年最高超过50港币,涨幅超过25倍。

2012年: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原因是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无论是从增速还是绝对数量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飞跃。2011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大概是7千万部(格隆这里用的是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不同机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但是不影响分析的逻辑),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达到了1.9亿部,出货量同比增长170%。港股舜宇光学(02382)和酷派集团(02369)都是在2012年开始启动的。舜宇光学是国内第一梯队的手机镜头模组供应商,而酷派集团是国内第一梯队的整机供应商,与中兴、华为、联想并称为整机供应的“中华酷联”四金刚——但其中的中兴在2012年时通信设备正处于3G、4G之间青黄不接的年代,而联想的PC业务属于被冲击的行业,因此这两家公司都不能算作纯粹的智能手机标的。2012年启动的都是国内第一梯队的手机零部件供应商和制造商。舜宇光学从2012年初一路涨到2013年中,涨幅超过500%,酷派集团一年半的涨幅也达到200%。

2013年:到了2013年年中,舜宇光学和酷派的股价都出现了调整(酷派在2014年初因为4G的领先布局又有了一波较大的涨幅),原因是市场预期到了2014年智能手机行业已经不可能再保持高速的增长。2013年初,市场已经预计到中国智能手机在2013年的出货量会超过3亿部,实际的出货量大概是3.5亿部。这样计算下来在2013年年末,市场上已经有超过5亿部售出不到两年时间的存量智能机,2014年智能机的销售压力可见一斑。

出货量增速下降是一方面,给市场更大压力的是手机单价的不断下降,使得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利润率都被压缩。但是智能机降价这件事情,并非对所有的公司都是坏事。有这么一类公司,他的技术不不是行业内最好的,但他的优势就是在于拼人力、拼成本。当一个行业技术成熟的时候,这类公司就可以用明显低于同行的成本做出与同行质量相当的产品。在2013年才开始启动的两家智能手机标的信利国际(00732)和TCL通讯(02618)就是如此(这两家公司格隆都在最合适的时点做了分析)。从这一轮智能手机的行情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技术周期对投资的深刻影响。

2014年:智能手机发展到2014年,出现的一个最大变化是:手机的硬件功能对绝大多数用户都是过剩的。

除了格隆这样的科技发烧友,我相信没有多少用户还在关心CPU的主频是多少、有几个核,屏幕的分辨率是不是够高,相机是800万像素还是1300万像素——普通用户已经根本没有能力分辨吃800玩像素与1300万像素有什么体验区别。这些变化只是在已经考了98分的情况下,试图把分数提高到98.5分或者98.8分,靡费巨大,但用户体验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我们看到,苹果、三星作为行业领头羊在硬件上也没有了什么创新,中低端手机则直接进入拼价格的红海,这个行业还有什么公司可以买?

格隆的答案是,买脸蛋,买壳公司。

格隆所谓的壳公司,就是从事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外壳生产的公司。这个投资逻辑非常的简单:试想2014年一个手机生产商如果要在原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BOM)上增加50元的预算,他最大的可能是把钱花在什么地方?花在提升硬件的性能上吗?硬件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改善消费者体验的边际效用已经非常低。所以今年智能手机生产商最肯花钱的地方一定都是在做“面子工程”,也就是整容,把手机的外观做的漂亮一些,这才是最能改善用户体验的地方。想想为什么这几年苹果的电脑在PC中的销售是最好的?为什么很多用户把苹果电脑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装一个windows的操作系统,却还是选择苹果电脑?因为PC早已经发展到了性能的过剩的阶段,很多用户选择苹果只是因为苹果电脑漂亮的一体成型(UniBody)外观。今年小米4的发布会上,就连一向走发烧路线的雷军都不再强调小米的硬件性能有多强,而是花了四十分钟的时间来介绍小米4金属边框是怎样经过层层工序生产出来的。

格隆一句话来总结:2014年智能手机已经像手表一样,进入了一个在外壳上镶钻的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11 15:20:21
补充下个人观点:2000年.com公司们泡沫破裂,应该算是处在第一张图,那个峰顶,泡沫破裂,但不意味着这个新兴行业就此宣告失败,而是一次行业的洗礼,行业内竞争者优胜劣汰的过程,经过洗礼后,好的公司就开始真正成长起来,直到行业的成熟与饱和。
智能手机在2012年也出现一波顶峰,看苹果的股价就能知道,之后出现一轮挤出泡沫, 接着进入行业的下半程发展,最近则几近饱和。
大数据,这个热得不能再热的词,是不是也进入了开始要挤出泡沫的时候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6 20:56:43
大赞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5 19:08:23
赞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9 21:54:19
一家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公司。Gartner公布的一份关于2012-2013年技术曲线成熟度(Hype Cycles)的报告里,总结的技术成熟曲线分为五大阶段:技术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Expectations),泡沫化的谷底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稳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实质生产的高峰期(Plateauofproductivity)。如图所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 18:46:29
感谢 大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