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将节约25.45亿元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其中压缩公用经费5%,可以节约资金15.45亿元。另外,今年预算当中已经安排用于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一些单位公用经费标准的资金,还有10亿元。这10亿元的支出政策,中央今年不再出台,又节约了10亿元。”
何谓节约?作为大款,笔者早就节约了好几个天文数字:本想遍游世界各国以资“交流”,本想广厦千间以藏“阿娇”,本想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但都割爱了。如果笔者这样说,不光老婆孩子会跟我急,诸位也会一笑置之。因为通常意义上的节约是个褒义词,世称“美德”也,即该花的钱省下没花才叫节约。
再看我们的财政收支结构。据统计,从1995到2007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这么多年里,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都远低于GDP的增速。国家有了这么多收入,又是怎么花的呢?据财政部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 有专家调查数据也表明,职务消费已经在财政支出里面占到70%到80%的比例,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各种接待支出,公车消费占到两成左右,公款出国费用也水涨船高。据2006年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披露,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多亿元以上,如果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计算,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专家的调查同时也告诉人们,有了如此庞大的“公用”消费支出作为支撑,自然催生出一组极具“中国特色”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各级政府办公大楼的豪华程度令人咂舌,连自称最富有的美、日政府也相形见绌,世界第一;中国每年的公款吃喝2000亿人民币,占国民收入比例世界第一;每年公务用车费用折算的金钱数目高达2000亿人民币以上,世界第一。。。。。。
也许有人会说,公款吃喝数据是空穴来风。近日国管局官员也作出了回应,但是这位官员一方面断言以上数据是“夸张”的,一方面却又表示这些开支的数目难以统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与那些不能预测地震却能预测不地震的论调不是如出一辙吗?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开支都是人大批准或程序通过的,取得了“民意”(应该开支)的合法形式,但是他们忘了,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比“程序”或“是否通过”更有说服力的是事实和数据!毋庸讳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等原因,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现象愈演愈烈,收入分配严重失衡,改革开放的成果由政府享受的最多,城市居民次之,农民分享的最少。这种状况无疑有悖于民意,有害于民生,同时也有违于改革的初衷。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刀阔斧地削减严重超支的、名目繁多的公用经费,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和大势所趋,而对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费用进行压缩和削减,根本就不是节约不节约的问题。
追求选票和掌声无可厚非,但弄虚作假则令人齿冷。把“削减”说成“节约”并坚持这种判断的,不是无知,不是昧良心,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5 13:57: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