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没有认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除了认识问题的方法不对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感情因素在作怪:有些人总觉得,如果承认发展生产力就能创造价值,承认机器设备等生产条件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那就否定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本质。因而,即使认识到提高生产力能够创造价值也不敢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恰恰相反,只有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能创造价值,坚持机器设备等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才能更清楚地认清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从整体上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等生产条件,与发展生产力能创造价值问题无关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大多数资本家企业是中等生产条件,他们获得的利润只能是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价值
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企业的大多数是中等生产条件。在中等生产条件下,机器设备只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劳动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只能是劳动者生产该产品所用的直接劳动时间或具体劳动时间。在这时,当然是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所以,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只能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准确地说,对于大多数的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来说,他们获得的利润只能是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其次,各个资本家企业的技术水平的平均值是中等生产条件。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他们竭力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余资本家,可以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但是,任何一个资本家企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技术领先,正如马克思说的:“他个别地所做的,就是资本家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时所做的。”(同上,354页)在资本家之间不断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情况下,必然有大部分资本家企业经常处于中等生产条件之中,这些资本家企业从技术领先到技术落后的平均值也是中等生产条件。所以,这些资本家企业的利润也只能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家阶级是一个整体,他们的平均生产条件是中等生产条件,他们的利润只能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不是个别资本家企业。因此,只能把无数个资本家作为一个总资本家来看待。如果把无数个资本家作为一个总资本家来看待,那么,采用先进生产力进行生产的资本家、采用中等生产力进行生产的资本家、采用落后生产力进行生产的资本家的加权平均就是一个在中等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的资本家。而在中等生产条件下,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所以,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只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处于中等生产条件下的总资本家来看待的。因而才得出“机器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力成反比”等结论。毫无疑问,马克思这样认识问题是对的。道理很简单:如果逐个分析每个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过程,那么,成千上万的并且千差万别的资本家是无法逐个进行分析的;如果把资本家按生产条件分成好、中、差三种类别逐一进行分析,那么,就会得出三种不同的结论,生产条件好的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中等生产条件的获得一般剩余价值,生产条件差的不但不获得剩余价值,而且还要亏本,这样也不利于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只有把成千上万的资本家当成一个资本家,即资本家整体或总资本家,把好、中、差三类生产条件的资本家当成一个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来进行分析,才能彻底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本质。除此之外,马克思虽然知道,生产条件——生产资料(含土地)——资金是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但是,土地、矿山、河流等生产条件是大自然恩赐给全人类的,它不应该只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所占有的资金也是他们或他们的前人掠夺、剥削来的。所以,马克思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揭露原始积累的秘密。这些论述告诉人们,资金可以是创造价值的因素,但资本家的资金“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同上,829页)。
二、承认发展生产力就能创造价值可以进一步认清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本质
看到我们说发展生产力可以创造价值,有些人可能会说,既然发展生产力可以创造价值,那么,资本家赚取的利润就是资本家发展生产力的结果,资本家只是得了他应该得到的那一份,而工人则得了自己应该得的那一份。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发展生产力不是资本家自己所能做到的。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部分组成的。在这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决定因素。资本家的资金或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如果不同劳动者结合就是一堆废纸和一堆废铁,再多的资金和机器也不会生产出劳动产品和创造出价值来。资本家的资金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只有与劳动者相结合才能成为生产力的要素,才能在生产劳动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机器设备需要先进的高水平的劳动者来使用。如果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劳动者在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时不尽心尽力,先进的机器设备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不能提高劳动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提高生产力增加的劳动产品也与劳动者技术水平和劳动态度有关,不能把劳动者排除在提高生产力的范围之外。
其次,在发展生产力能创造价值的情况下,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中也有一部分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余资本家,可以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同上,354页)因为,采用先进技术的资本家企业,他们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的劳动产品的数量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他们分配给劳动者的收入也应该同步增加。可是劳动者得到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并没有与资本家企业生产的劳动产品产量和利润同步增长。劳动者没有同步增加的收入是被资本家给剥削掉了。可见,不论采用生产力水平高的生产设备的资本家,还是采用生产力水平低的生产设备的资本家,他们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所占有的剩余劳动量是大是小而已。
再次,资本家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是科研劳动者和设备制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因此,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多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应该分配给发明、制造这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科学技术劳动者和设备制造劳动者一部分。可事实上,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增加的劳动产品,大部分被资本家拿走了。科研劳动者只得到了一小部分。这个现象说明,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主要是剥削科研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是现代社会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新特点。
三、承认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认清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承认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必然产生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因为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所以,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创造的价值数量就不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是社会劳动产品分配不公平、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生产资料,尤其是自然资源,如土地、矿山、河流等,是大自然恩赐给整个人类的,应该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由于占有土地、矿山、河流而产生的收入也应该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就是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也是劳动人民的创造,由于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而产生的收入也应该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因此,要消灭个人收入的不平等,消灭个人收入的两极分化,就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尤其要对土地、矿山河流等自然资源实行公有制。因此,承认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认清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之一,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生产力还没有达到社会化的程度时就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违背了生产力的实际,就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是必然的。因生产力水平低而实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自不必说。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范围内,由于劳动者之间劳动能力的差别还很大,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收入差别也很大。劳动能力强的,获得的劳动产品自己消费不掉,剩余的劳动产品就是私有财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国家鼓励人民把剩余劳动产品投入到再生产的过程中,这样,这些私有财产最终要变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私有制就这样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土壤上生长出来。所以,我们必须允许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私有制应该仅限于生产工具。对土地、矿山、河流等自然资源则必须实行国家所有。但是,因为国家鼓励私人资本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私人占有和使用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国家也应该允许私人占有和使用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认为,为了更合理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了实现人民在占有和使用这些自然资源方面的平等权利,私人占有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矿山、河流等自然资源必须实行有偿制度,必须征收矿山、土地税。
四、 默认资本家的剥削存在并不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论》的全部理论归根到底只告诉我们这样两个道理:1、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劳动之所以成为现实,根本原因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他们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生存;2、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因为生产社会化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无产阶级革命不仅仅是为了消灭剥削制度,还是为了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我们还必须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也有其特有的历史功绩。正如列宁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散慢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选集》第4卷第525页)因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应该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发展地看,应该允许资本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存在,利用它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我们允许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默认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存在,并不等于我们否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和基本矛盾,更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允许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默认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创造彻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的条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默认它、保留它,完全是为了创造条件消灭它。等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再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也许是一百年,也许是二百年。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再犯革命的急性病。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允许资本主义成分、部分和因素存在的同时,还必须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要防止私有制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要采取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和克服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要实行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防止和克服劳动产品分配的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