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008年6月 中国经济季报 pdf格式21页,中文
概 要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至一个更可持续的速度。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2008 年以
来国内的经济活动也在减速。扣除价格上涨的因素,进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已经减
缓但仍保持强劲。虽然贸易净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为正值,但进口价格的快速上
升提高了进口的价值量,从而减少了中国贸易顺差。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部
分地反映了投资的降温,但国内的经济仍处于良好状态。
总体通胀压力正在减缓但非食品价格上升的压力正在显现。食品价格上涨对消费价
格指数的影响正开始减退,但它的溢出效应正在工资和一些其他价格上显现出来。
同时由最近工业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新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但从目
前来看,这些影响还不足以造成消费价格的全面上涨,消费价格总指数应能够保持
一个逐步走低的态势。在国际收支盈余创历史高位之际又出现了这些价格变动,使
得货币政策的运用面临挑战,但目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仍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在全球经济增长减弱和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中国仍可依靠其强劲的国
际竞争力和强劲的国内经济来支持其经济的增长。全球经济正在减速,而商品价格
的上涨又使得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并使整个全球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中
国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将继续支撑中国的出口。从国内看,虽然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
间悲剧,但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却是有限的。我们预计中国2008 年的GDP 增
长将略微下滑至仍然强劲的9.8%(由于新公布的调整后的GDP 数据显示出了更为
强劲的服务业增长,我们对此前的预测进行了上调)。
对于当前的经济增长预期,目前还没有必要对宏观紧缩政策加以放松,但要对全球
经济的不确定性保持警觉并加以灵活的应对。如果经济出现更严重的下滑,采取一
种更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宏观调控上则要求做好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要抑制原材料涨价的溢出效应和通胀预期,采取一个相对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需要继续强化其(贸易加权
的)有效汇率。同时,将燃油价格调整到能反映出其稀缺性的水平是重要的,并有
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减少扭曲。
如何减少中国巨大的外贸顺差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难题。经常帐户盈余仍然是对
外盈余的主要来源。若要减少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结构性政策来对总体经济增长模
式进行调整,而对于政府这一关键性的目标至今仍未取得明显的进展。近期投机性
资金的流入有加快的趋势,如果决策者们认为这些热钱的流入将给经济带来很大的
问题,就应该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并采取有关政策来有效地改变人们对汇率升值
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