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基础货币 Monetary Base = Currency + Reserve
其中,准备金Reserve = Required Reserve + Excessive Reserve ,其中超额准备金ER是以库存现金Vault Cash的形式存在于商业银行系统的金库 (我理解是,他们是现金,不是存款)
那么,问题来了:商业银行系统的所有存款,Total Deposit,是不是都是货币创造过程创造的(不考虑什么特殊存款之类的),而且 TD=RR / rrr (rrr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也就是说,是不是商业银行系统所有存款,都是信贷 Total Deposit = Total Credit (Loan) ?
但是,如果上面两个问题答案都是yes的话,那么中国目前 TD=44万亿,TC=28万亿,为什么?
这里涉及对几个概念的理解。基础较好的同学说下吧
超额准备金,属于商业银行(严格讲是存款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吧?
商业银行(存款机构)库存现金是单独的一个项目。
这个未必。
设想某人用一笔外汇从中央银行那换来一笔本国现金(属于基础货币)后,把该笔现金存入商业银行。这时,商业银行的存款的增加并非由于货币创造(这里假设只有商业银行在法律上有货币创造功能)。
大家知道,基础货币 Monetary Base = Currency + Reserve(正确)
其中,准备金Reserve = Required Reserve + Excessive Reserve ,(正确)
其中超额准备金ER是以库存现金Vault Cash的形式存在于商业银行系统的金库 (存疑)
(我理解是,他们是现金,不是存款)
那么,问题来了:商业银行系统的所有存款,Total Deposit,都是货币创造过程创造的(正确)
(不考虑什么特殊存款之类的),而且 TD=RR / rrr (rrr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疑)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系统所有存款,都是信贷 Total Deposit = Total Credit (Loan) ?(理论正确)
但是,如果上面两个问题答案都是yes的话,那么中国目前 TD=44万亿,TC=28万亿,为什么?
这里涉及对几个概念的理解。基础较好的同学说下吧
我认为是因为现实和理论之间的差别,只有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才有TD=TC:
1、我国的现状是居民储蓄率过高,而银行惜贷,所以造成大量储蓄存款在金融机构滞留。
2、好像超额准备金率,也应当在计算TD的公式里。
3、根本原因是,对人民未来生活的保障不足,且缺乏有效的直接投资市场,使人民既不敢冒险,也无险可冒,
造成大量资金闲置于尚不成熟的银行系统中。
望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11:41:24编辑过]
商业银行的存款(假设只有活期存款)未必由货币创造而来,并不说明,商业银行的存款不对应了货币的某一口径。
********************
甲与乙交易,乙(不光乙,许多其他人都)同意甲使用甲持有的某种B作支付手段。这样,B起到了货币的作用。
本来,B应该属于甲的某种资产。但是,统计现实中每个人的资产比较麻烦,于是人们换了另一种等价的方式:去看商业银行的负债。
像甲这样的人,可以把B留在手里,也可以把B存在商业银行。假设甲把一部分B存入银行(且为活期存款),银行为甲开了一张“欠条”。这样,虽然甲手里的B少了,但他持有的银行开给甲的“欠条”,仍然可以起到B的作用。这样,人们只统计商业银行的负债中的某些项目——那些欠条,就可以了。于是,人们以商业银行系统的某类存款作为货币的某类口径。
但是,到目前为止,如果商业银行没有把甲存入的B再贷给别人(留在商业银行的仓库里,属于库存B),商业银行就没有扩张信用,也没有创造货币。
涉及到货币的问题总是那么复杂,我也不是很明白,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起研究下吧。
首先,百度上指出,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说它是以库存现金的方式存在的也是可以的,因为超额准备金就是银行考虑其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而持有的实际准备超过与法定准备金的一定差额,它是可流通的,所以广义上来讲应该包括所有法定准备金之外的银行存款,但狭义上我觉得就不包括库存现金了,而只是放在中央银行以防万一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其次,在封闭的情况下,我们都学过货币创造过程吧,书上说的很简单,尽管现实中显然复杂的多,但是我觉得原理还是一样的,所以商业银行系统的所有存款,Total Deposit,应该都是货币创造过程创造的。而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从基础货币的来源看,基础货币=本国资产+国外资产。像3楼老师说的那样,应该算是增加了国外资产吧,使货币量增加。就不属于货币创造过程了。
最后,关于信贷,我认为是贷款的额度,并非是所有存款。存款的用途很多,像准备金,银行投资,库存现金,贷款等,所以贷款只是一部分。
超额准备金,属于商业银行(严格讲是存款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吧?
商业银行(存款机构)库存现金是单独的一个项目。
武康平著 《货币银行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23页:
存款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保存在中央银行;另一部分是超额准备金,它保存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又叫库存现金。
Mishkin.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7e. P359:
Reserves. All banks have an account at the Fed in which they hold deposits.
Reserves consist of deposits at the Fed plus currency that is physically held by banks
(called vault cash because it is stored in bank vaults).
由以上两本书的介绍可见,超额准备金ER,是存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的现金。不是存款
也就是说,银行系统存款总额Total Deposit中,并不包括ER
那么,Total Deposit就应该全部是货币创造过程的产物了,因为只有ER没有参与货币创造
与TD对应的存款准备金就是RR,在中央银行
中国目前,存款准备金总额是7.5万亿,rrr是17.5%,倒推TD=43,与数据接近
但是,依据TD应等于贷款总额TL,那统计的TL只有28万亿
这就是1楼所提出的问题
难道你们上货币银行学的时候,都不这样思考问题的吗?都不发现问题吗?
难道你们就是听课、考试,就over了吗?
难怪不出人才
我稍微一学习,就发现了N多问题,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你就成专家了
可惜了,高手不做声,一般人都迷糊
也许没有高手 
武康平著 《货币银行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23页:
存款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保存在中央银行;另一部分是超额准备金,它保存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又叫库存现金。
Mishkin.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7e. P359:
Reserves. All banks have an account at the Fed in which they hold deposits.
Reserves consist of deposits at the Fed plus currency that is physically held by banks
(called vault cash because it is stored in bank vaults).
由以上两本书的介绍可见,超额准备金ER,是存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的现金。不是存款
个人以为,如此定义“超额准备金”,有些“不合时宜”了。
当然,这只是个名份的问题,并不影响实质:只不过把起相同作用的那部分东西,是叫作“库存现金”,还是叫作“超额准备金”,还是兼而有之。
不过,中国有个特色:超额准备金是有利息的,而库存现金显然不会有利息。
也就是说,银行系统存款总额Total Deposit中,并不包括ER
那么,Total Deposit就应该全部是货币创造过程的产物了,因为只有ER没有参与货币创造
与TD对应的存款准备金就是RR,在中央银行
中国目前,存款准备金总额是7.5万亿,rrr是17.5%,倒推TD=43,与数据接近
但是,依据TD应等于贷款总额TL,那统计的TL只有28万亿
................(后面这些话没有意义,就不引用啦)
既然您这么认真,那么请解释下面几个问题:
1、TD=TC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ER为何不存在于TD计算的过程中?
3、ER是否存放于商业银行金库,与整个逻辑框架有何关系?
这就是1楼所提出的问题
难道你们上货币银行学的时候,都不这样思考问题的吗?都不发现问题吗?
难道你们就是听课、考试,就over了吗?
难怪不出人才
我稍微一学习,就发现了N多问题,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你就成专家了
可惜了,高手不做声,一般人都迷糊
也许没有高手
关于统计指标说明与定义的问题,不是只在所谓“货币银行学”才涉及的。
君学过GDP的统计原则吧?君可知咱们国家什么活动计入GDP,什么不计入?君可知GDP平减指数咱们国家是如何计算的吗?这个问题已经有人询问并讨论n遍了。
掌握基本原理,与掌握具体指标,还是两回事。
君亦不妨翻翻以前的贴子。
当然,君之察疑的精神可嘉。
恕直言,即使回答了这些问题,离“专家”也还远。
这不过是统计口径设计的问题,并不是原理(或原则)上的问题。
别人没说清楚原理,与别人没说清楚指标,是两回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14:27:16编辑过]
个人以为,如此定义“超额准备金”,有些“不合时宜”了。
当然,这只是个名份的问题,并不影响实质:只不过把起相同作用的那部分东西,是叫作“库存现金”,还是叫作“超额准备金”,还是兼而有之。
不过,中国有个特色:超额准备金是有利息的,而库存现金显然不会有利息。
我认为书上的说明是对的,不只是名分问题
如果超额准备金不是现金,而和准备金一样在中央银行,那人家来取款,你拿什么给人家?
按你的说法,银行里没有现金了,哈,只有帐户上的数字
在中国,法定准备金有利息,超额准备金在是银行的库存现金,要推翻此点请提供证据
既然您这么认真,那么请解释下面几个问题:
1、TD=TC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ER为何不存在于TD计算的过程中?
3、ER是否存放于商业银行金库,与整个逻辑框架有何关系?
所有的银行系统存款,都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如果你是库存现金,就不用了
因此 TD=RR/rrr,故所有存款都是货币创造的产物
(如果有人存了钱d到银行,银行不贷出去的话,就成了库存现金----直观的理解不就是吗,你给了银行一叠钞票,银行的库存现金增加;如果银行把d贷出去,则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 dXrrr, 总存款额和贷款额增加d)
TD=TL
按楼主说法,我也存在疑问,如果ER不属于TD的话,那么不就TD=RR了?但是法定准备金是冻结的,不流通的。而ER按照书上说的只是库存现金,你所说的TD=TL的理论又从何而来呢?这点我看好9楼的观点。名字无所谓,重要的是用途。尽信书不入无书。
至于存款等于贷款,我支持4楼的看法,显然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你没听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这种说法吗?
谁说,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就一定为零了?
另外,人家来“取款”,就一定要取现金吗?
你现在什么都用现金交易吗?
你愿意把“库存现金”也叫作“超额准备金”,这是你的自由。不过,别人也有别的自由。
(这个问题早就和hlpb92讨论过了)
请你把要推翻的命题,说得再清楚点。
在中国,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都有利息。
http://www.licai18.com/article/ArticleDetail.jsp?docId=330611
不要认为自己想不到这个利息问题,就认为别人也想不到。当然,别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到什么就把自己当成了专家。
在中国,库存现金与超额准备金是两个项目。
(另外,区分好“准备金率”与“准备金利率”)
准备金利率的问题,也已经讨论过了。
另外,货币口径M2与domestic credit之间的关系也不那么简单。
M2涉及了本国存款机构对外国贷款的行为,而domestic credit并不涉及这一行为。
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许多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请你把要推翻的命题,说得再清楚点。
在中国,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都有利息。
http://www.licai18.com/article/ArticleDetail.jsp?docId=330611
不要认为自己想不到这个利息问题,就认为别人也想不到。当然,别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到什么就把自己当成了专家。
在中国,库存现金与超额准备金是两个项目。
(另外,区分好“准备金率”与“准备金利率”)
好了,我相信你,超额准备金有一部分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一样存在中央银行,一部分是库存现金
但是,超额准备金率通常只有总存款的2%左右,那么商业银行系统的总存款应该和总贷款相差也不大,但事实很大,如何解释?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gofile.asp?file=2008S03.htm
这张表已经说明问题了。
金融机构(作为整体)吸收完存款后,一定都要用于放贷吗?
只要资金来源(存款只是一种来源)与资金运用(贷款只是一种用途)相等,就可以了(当然,会计上说一定恒等)。
现实中的业务远比书本上的理论复杂。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以前在别的贴子中也说过)法定准备金的倒数只对应了一个理论上的上限,现实中的乘数未必等于它。现实中的货币乘数,要看商业银行究竟干了什么。
简单地说,金融机构并不只干“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事——书本上(或者理论上)为了突出原理,举了一种特殊的、虚拟的情形。
金融机构还有许多事可以干(上面的表仍然是极高度的抽象)。
金融机构究竟应该干哪些事,不应该干哪些事,干了哪些事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是理论上要讨论的。
理论上为了突出某种行为,常先假设不发生其他行为。
另外,准备金是商行在央行的存款,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存款就要计入M1或M2。
至于统计表上的“存款”是否包含准备金(这类存在央行的存款),这就要看具体的指标说明了(或者说,看制表人自己的考虑了,但还不是太重要的问题)。
不过,制表人的确有义务事先说明表中各指标的意义。
(最起码的,各国的货币口径都不尽相同,指标不一致,许多数据就没有可比性了)
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许多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不良资产在账面上仍然表现为“运行中的资金”,但闲置于银行内的存贷差就属于纯粹的“冗余”了。
只看“存贷差”,未必能全面看到“冗余”吧?
既然您这么认真,那么请解释下面几个问题:
1、TD=TC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ER为何不存在于TD计算的过程中?
3、ER是否存放于商业银行金库,与整个逻辑框架有何关系?
您的回答是:
所有的银行系统存款,都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如果你是库存现金,就不用了
因此 TD=RR/rrr,故所有存款都是货币创造的产物
(如果有人存了钱d到银行,银行不贷出去的话,就成了库存现金----直观的理解不就是吗,你给了银行一叠钞票,银行的库存现金增加;如果银行把d贷出去,则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 dXrrr, 总存款额和贷款额增加d)
TD=TL
第一个问题,您的解释就是把TL定义为贷出去的全部存款,而TD为存进来的全部存款,之所以相等,
就是因为如果这笔钱贷不出去,就不是存款,而是“库存现金”?
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因为我不敢相信),TL=TD之间的等号应该改成恒等号。
第二个问题,您没有回答。
我的观点为,所有以准备金形式存在的货币,都会对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产生影响。
所以不应在计算是将ER排除于外。
第三个问题,您没有回答。
我的观点为,额外准备金的存放和这个问题并无直接联系。但应该想到的是,ER和RR的存在,
正是为了防范风险的制度性措施,而所有的制度性措施,都应该在了解了它们的确定意义之后,再下结论。

学风很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15:07:56编辑过]
只看“存贷差”,未必能全面看到“冗余”吧?
正是如此!
隐性的金融资产损失,才是我国金融危机的最大威胁。

金融机构(作为整体)吸收完存款后,一定都要用于放贷吗?
只要资金来源(存款只是一种来源)与资金运用(贷款只是一种用途)相等,就可以了(当然,会计上说一定恒等)。
现实中的业务远比书本上的理论复杂。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以前在别的贴子中也说过)
法定准备金的倒数只对应了一个理论上的上限,现实中的乘数未必等于它。现实中的货币乘数,要看商业银行究竟干了什么。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要说服别人相信还真不容易。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