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844 0
2014-11-23
顾铭德: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轨道
www.eastmoney.com2013年07月21日 08:36顾铭德

尽管媒体专家天天讲经济转型调结构,但对转型的内涵,调结构内涵并没有统一说法。中国经济目前正在转型吗?也没有权威说法。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轨道,转型其实是个经济放慢的痛苦过程。媒体和大多数人对转型的感受很容易陷入“叶龙好龙”状态,从而干扰转型的自然进程。

  要认识转型内涵,首先要认识前十几年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中国自从2001年进入世贸组织后,当年进出口总量5000亿美元。然后,进出口,特别是出口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结果是,中国每年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贸易及国际收支顺差产生大量的外汇及外汇储备。在外汇储备每年大幅增加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大量基础货币转化成企业存款、居民收入和储蓄。中国货币供应量以年均18%左右的速度增加,推动了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其结果中国GDP在这十多年中按不变价格年均增9%以上,按即时价格,实际GDP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中国经济规模从进世贸组织前美国的十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一跃超过日本。超过美国的二分之一。这个速度超过了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南亚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发展。这个增长模式的特征可概括为:出口拉动,或出口推动型模式。这个模式进入到这几年难以为继。中国人民币逐年升值已达到均衡水平,中国出口不可能再以20%速度递增,世界贸易市场对中国打开大门的红利已经基本消失。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与实体经济比例已经过高,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显现。于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型提到越来越重要位置。

  什么是转型呢?就是经济从出口拉动转为内生因素增长为主,就是以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增长为原生动力。三驾马车中最强劲的出口因素逐渐减弱,成为次要增长因素。由此,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下一个台阶。这下一个台阶并非就是坏事。因为大量外储占款减少,基础货币增速放慢,货币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被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由此改善。同时这也是痛苦的过程。出口增速放慢,国内产能会过剩,许多行业需要调结构,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亏损破产案例增加。这个过程已经来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种种负面现象,就是转型过程必然出现的产物。总之,经济转型既不是一路凯歌,也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阶段。对投资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根据GDP增长速度来判断基本面好与坏。股价与经济的关系更复杂。

顾铭德,男,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长期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著有《长线是金:股市基本面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