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5——2009.08.21中国经济大事表
- 我国首度大规模减持美债
根据美国财政部1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7764亿美元,相比较5月份8015亿美元的持有量,减少了251亿美元,减持幅度超过3%。这也是一年来我国首度较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
相关: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美国国债的利率较低,同时考虑到未来美元的贬值压力,我国外储投资主动作出的一种选择。
[点评]:此次减持是最近三个月以来我国第二次减持美国国债。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约减持美国国债44亿美元,但随后在5月大举增持380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美元贬值趋势的确立,美元的持续贬值对于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有巨大的风险暴露。不过,尽管如此,考虑到中美双方战略性利益的考量,我国在过去几个月中基本保持了对美国国债的增持,支持美元不过度贬值。但这种支持需要美国自身经济以及美元的尽快复苏,否则难以支撑多久,只能是被动调减我国自身利益。与其如此,在看不到美元有个很好迹象的时候,做出必要的信号性操作以警示美国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我国海外资产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 央行结束货币市场微调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发行了450亿元1年期央票,并开展了5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央行票据参考收益率和正回购中标利率为1.7605%和1.18%,在经历此前连续数周的上行后,本期央票和正回购利率与上期相比持平。央行此次通过发行一年期央票和正回购操作,共计回收流动性950亿元。
相关:经过7周微调,货币市场整体利率水平大幅度攀升:与恢复发行前对比,一年央票的收益率水平已累计上升了36个基点。28天正回购和3个月央行票据分别上行了28和36个基点,至1.18%和1.32%。
[点评]:最近一个多月,一年期央行票据参考收益率持续上涨,为期28天的正回购中标利率同步增加。7月9日,人民银行发行500亿元期限1年的央行票据,参考收益率1.5022%,是央行今年第一次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此后一个月,央行接连六次发行此类票据,参考收益率从1.5022%上升至8月11日的1.7605%。正回购的中标利率也从7月7日的1.00%上涨到上周的1.18%。但二者上涨率均逐渐放缓。央行提高公开市场的利率,使得货币流动性偏紧,但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太高,市场容易形成央行要加息的预期。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为保持流动性充裕,不能让利率水平增长过快,于是央行需要适当控制利率的涨势。央票收益率和正回购中标利率涨幅趋缓,可视为央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作出的动态微调。而本次央票参考收益率和正回购中标利率均与上周持平,说明公开市场的微调已经结束。7月银行信贷增长速度放缓是央行停止公开市场微调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认为,在外贸和房地产回暖的大趋势下,下一阶段的投资仍将保持在高位,央票利率目前只是阶段性企稳,后续还可能继续上行。
- 国务院扩大内需项目特批用地
据悉,国土部近日下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做好扩大内需项目用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表示各地要将报国务院和省级批准的扩大内需项目,凡不符合现行土地规划的,要将项目资料和与土地规划修编衔接的资料一起上报国土部审查,国土部审查通过后,交省级部门审批。
相关:虽然“特批”在加剧,但是“通知”中仍然表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对于地方政府,这可能是一个“明松暗紧”的政策。“通知”中要求国土督察局和各级国土部门,要对地方用地实行动态监测。“通知”中甚至提出,对于地方违反土地规划擅自批地的做法,一旦发现,将采取“区域限批”的措施。
[点评]:国土资源部之所以在此时开始放松土地用量的审批,主要原因可能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开始下滑,5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顶峰39%,7月份就下滑到了30%,下滑趋势非常明显。而与此同时,央行的通过市场手段微调利率的举措历时7周,于本周二也停止了,一年期央票利率水平与上周持平。以上的迹象表明,决策层担心经济的二次回落,调控政策由“微调”又开始转向适度刺激,货币政策的“微调”操作很可能到此算是阶段性结束了。宽松货币政策在剩下的几个月仍可能再次倾向于极度宽松。8月的信贷可能会再度回升。另外,自二季度以来,持续快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有望成为保持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保持动力的持续,预计决策层在房地产政策还会适度放开,甚至出台进一步刺激房地产复苏的有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