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再次调整出口退税率
财政部、国税总局8日消息,从6月1日起,我国再次上调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这是我国今年内第3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7次上调,预计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将增加退税资金约252亿元。
相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说,此次我国政府针对不同产品实施不同的出口退税率,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结构调整意图。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表示,出口短期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减弱,但对外贸易作为世界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发动机作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点评]: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涉及我国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共计2600多个10位税号商品。同时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精神,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原则上不作调整。政策对退税率档次也进行了归并,取消11%和14%两个档次,退税率由原来的9档减少为7档。事实上,自去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连续多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目前综合退税率达到12.4%;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新兴市场和建立营销网络;多渠道增加贷款帮助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近两个月我国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由降转升,一般贸易出口好于总体,加工贸易进出口跌势也开始趋缓。
- 央企利润再下降
今年1到4月份,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9.2%,利润下降36%?同期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8.4%,实现利润下降58.1%。这些降幅均超过同期全国22个地区工业利润(27.9%)。
相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4月份,全国22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73亿元,同比下降27.9%,降幅比一季度缩小4.3个百分点。
[点评]:尽管从去年第四季开始的经济刺激方案,对国企尤其是央企较为有利,但今年1-4月国企交出的成绩单仍令人失望。国研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国企发展的拐点经出现,因为国企是典型的速度景气型,前5年快速发展的经济至少今后几年难再现。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事实证明,面对金融危机,虽然政策和银行对国企情有独钟,但国企对经济波动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还不及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最早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的,但经过一年多的优胜劣汰,民营似已度过最困难的时候,但国企调整得并不多。国资委已表态“让低素质的国企退出,淘汰掉过剩的生产能力”。虽然在就业压力很大的当前,这一提法很难真正付诸实践,但“保持国企破产通道的畅通”表明了管理层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向,银行需要谨慎对待集中程度不高、产能过剩的企业贷款。
- 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5月份:
我国进出口总值164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5.9%。
其中,出口下降26.4%,进口下降25.2%。
顺差133.89亿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4%,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0.6%,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1-5月,
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
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28%。
前5个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887.93亿美元,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
新开工项目123878个,同比增加39510个;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9%。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2%。
金融数据:
5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4.82万亿元,同比增长25.74%,比上月末低0.21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9%,比上月末高1.21个百分点;
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4%。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6645亿元,同比多增3460亿元。居民户贷款增加1876亿元,同比多增1183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63万亿元,同比增长26.67%,增幅比上年末高6.9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4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4325亿元。居民户存款增加1886亿元,同比少增478亿元。
1-5月份
净回笼现金659亿元,同比多回笼708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49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98万亿元,同比多增3.79万亿元。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84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
相关: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表示,尽管今年前几个月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幅上升,价格也有所反弹,但去年疯涨猛跌现象并不会发生,下半年大宗商品走势仍将为上行。若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内反弹趋势持续强劲,今年下半年通胀或将卷土重来。
[点评]:统计局公布的CPI与PPI实际值与此前多个机构和专家的预测基本相符,继续“双负”走势,其中CPI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负增长。CPI中的食品价格成为了此轮CPI的下降的主要拖累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严重萎缩,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也对CPI和PPI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过,我们认为,此轮CPI的下跌走势已基本终结。从国际上看,原材料价格都成上升趋势,会对国内的商品的价格有刺激作用,而我国的资产价格也在上升。由此判断,CPI的止跌回升只是时间问题。综合来看,尽管短期内通胀似乎离我们还很远,但是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看,随着去年同比基数的下降,以及物价本身的环比上涨,通胀的压力也会逐渐在数据上有所反应。从前5月城镇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增速32.9%,可以推算数5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8.7%,高于4月份4.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意味着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推出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在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是投资完成额,也就是说,当期的投资完成额是前段时间投资形成。而近期数据显示,新开工项目的投资增速从今年1月份的87%,持续攀升,到5月份的增速已达到95%。新开工项目的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竣工,将计入未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因此,当前的这种高位的投资增速将维持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增信贷会随之同步巨额增加,原因是经过一季度信贷巨额增加,中央投资的大部分优质项目资金已经基本到位。另外,随着经济形势的稳定,股市温和上行,使得企业融资状况好转,也减小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因此,下一阶段,银行需多元化布局信贷,关注中小企业信贷和农业信贷。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作者:中经分析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