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2331 21
2014-11-27
   劳动是社会生产中最基本的单位,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社会价值的唯一来源。社会生产中研究劳动就像电子学研究电子、化学中研究元素、机械中研究力一样,只有把劳动这个社会生产中最基本单位研究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现在出现的失业、人的非自然死亡、人剥削人等现象均说明人类对于劳动和劳动者本身认识还不够完整。私有制下,劳动者并没有劳动受益优先权,是人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很多非公益事件产生的原因,比如自杀、抢劫、奴役、贪污、剥削、欺诈等。公有制下,劳动者人人具有劳动受益优先权且不容侵犯,是人的自由劳动,劳动作为自身价值的真正实现,从而劳动成为第一需要,并且人人平等享有公共资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维护私有制就是现在的异化劳动,采用公有制就是人类的真正解放!
  私有制是指:把生产资料或公共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作为受益优先的制度,劳动者没有劳动受益优先权。比如奴隶制度下,奴隶主把对奴隶本身的所有权作为受益优先从而剥削奴隶;封建制度下地主把拥有土地所有权作为受益优先从而剥削农民;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把拥有企业所有权作为受益优先从而剥削雇佣者。私有制下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体现在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私有制下实行的是以财富拥有量为主的社会评价体系。
  
  公有制是指:除了劳动者劳动创造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成果的受益优先权外的所有物质均认为是公有的,劳动者具有劳动受益优先权且不容侵犯,并把劳动本身作为受益优先的制度。公有制下自然资源和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公共资源均是公有物,并且实行的是以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量为主的公益评价体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著作,也被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分水岭——马克思由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笔者认为,这是否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巨大转变以及这个转变的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弄清楚马克思的思考,明白1844年前后在想什么以及他为什么那样想。为此,只有通过仔细阅读马克思的文本,详细了解马克思在说什么、怎么说,我们才不至于人云亦云。
  
  在《手稿》中,马克思谈到了很多问题,例如经济学中的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等,哲学上谈了异化,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等问题。其中,异化问题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思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谈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异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以《手稿》为基础,参考马克思的其他文本,转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思考以及相关的思想。
  
  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马克思的
哲学思考方式。马克思早期非常欣赏费尔巴哈的思想,认为费尔巴哈扭转了黑格尔以来的哲学传统。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哲学由抽象概念出发,试图建立说明一切的哲学体系。费尔巴哈从现实出发,看到了现实的决定作用,然而他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黑格尔式的,最终回到一些非现实的、抽象的东西。例如,费尔巴哈看到了宗教的本质在于现实,而非天国,但他最后却提倡建立爱的宗教,以代替现实的宗教。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根本区别在于,他认为不仅所有的东西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看清其本质,而且只有通过现实的力量才能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详细说明了他的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所以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总结道:“哲学家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此所说的哲学家指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
  
  马克思注重现实,但也不排除概念的分析,他只是否认那种黑格尔式的纯粹概念推演,认为概念总基于现实。讨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我们必须这个概念在马克思思想里的含义。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手稿》,P52)
  
  概括起来,所谓异化劳动,即劳动产品和劳动对象作为异于劳动者的存在物存在,而不属于劳动者。在《手稿》中,马克思经常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异化和外化两个概念。在此,马克思区分了对象化和异化,把握这个区分,对理解马克思这个时期关于现实的思考和异化劳动思想相当重要。劳动对象化,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把劳动凝结于劳动对象中,产品包含了劳动者的劳动和生命。那么劳动产品本来应该属于劳动者。然而,马克思看到事实并非如此,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劳动对象化不一定导致劳动异化,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产品异于工人而存在,不属于工人。不是工人支配劳动产品,而是劳动产品支配工人,这就是劳动异化。简单的说,物支配了人。所以,马克思非常现实地写道:“在国民经济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劳动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手稿》P52)
  
  马克思在《手稿》中详细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各个方面。异化劳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劳动产品异化,“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经不在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手稿》P52)工人的劳动产品与工人异化,不属于工人,工人在产品中外化,这是异化劳动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劳动对它的产品的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对象的关系。”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外在于工人存在,这已经是一个现实的结果,这个结果从何而来?“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化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手稿》P54)在此,马克思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异化劳动的第二个方面——劳动本身的异化。在马克思对于现实思考的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变的东西——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这是马克思思考现实的基础和出发点。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的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手稿》P57)
  
  马克思一生都在思考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的本质。当然,他并非把人归结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他总是现实地观察、比较作为类存在物的人和其他存在物,尤其是动物,得出了人的类本质——人具有自觉能动的意识,这使人能与对象区别,把对象当作自己的手段,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马克思看来,既然如此,人的所有活动应该体现人的本质,使人成为人,人是所有活动的根本目的。劳动正是人有意识的、主观能动 的活动,应该体现人的本质,劳动就应该使人的本质实现出来,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所以这种活动本身也是目的。然而,事实上,马克思发现,劳动——人的类生活——不是体现人的本质,只是成了维持工人生存的 手段,这与动物本能的活动没什么两样。而且,工人劳动的对象——自然界,也不是作为人的部分,而是与人对立。所以,马克思沉痛地指出:“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手稿》P58)在此,马克思道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三个方面——人与人的本质相异化。
  
  最后,异化劳动的第四个方面表现——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手稿》P59)马克思并非凭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从经济事实出发来思考。在马克思看来,既然劳动产品——人的外化的生命,不属于工人,那必然属于另外的存在者,这个另外的存在者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则必然为人,即处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异化劳动不仅表现为人与产品的关系,也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异化造成了非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使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深刻分析了异化劳动之后,自然而然地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手稿》P61)财产,即劳动产品,马克思认为所有财富来自劳动。私有财产不是指个人占有的财产,劳动者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不算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指的是非劳动者对劳动者的占有。所以,马克思说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结果。马克思的思想并未就此止步不前,他还分析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相互作用。此外,《手稿》还表达了他的共产主义学说和他的人道主义关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7 10:14:1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7 13:52:20
马克思没搞清楚什么是进化、什么是退化;什么是同化、什么是异化;什么是分化、什么是固化以及什么是定性分析,什么是量化分析。同样,楼主也没搞清楚,囫囵吞枣般地解说《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就像花千芳、周小平撰文解说《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样,使人不仅懵懵懂懂、不明就里,且还产生“郢书燕说”的错觉。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时年26岁写的读书笔记,马克思是读书在先,笔记在后。所以,后人评价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理应也是“读书”的读书在先,“笔记”的笔记在后,也就是说,马克思读过此类书,不等于楼主也读过此类书;马克思的读书笔记,也不等于楼主的读书笔记,楼主要想客观地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首先要读一读马克思读过的这些书,比照马克思的读书笔记,在做一些自己的读书笔记,否则,在马克思身上,滥用“伟大”之类的形容词,弄不好就落得个赵本山小品中的“伟得太大”了的那个尴尬地步。搞学术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懂得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7 19:24:11
xiaxt 发表于 2014-11-27 13:52
马克思没搞清楚什么是进化、什么是退化;什么是同化、什么是异化;什么是分化、什么是固化以及什么是定性分 ...
搞学术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懂得这一点。
逻辑似是而非。
如果搞学术的是这样的,那么中国学术界真的没什么希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7 21:50:10
高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7 21:59:41
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让大家常得高深莫测,这就是“异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