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01 10
2014-11-28
问题:生产率提高后,劳动时间没变,创造的价值成为5V+3M=8;原来平均水平创造的价值成为5V+1M=6。第一、六章,提到生产率变化不会影响新创造价值量,因为后者只与必要劳动时间有关。
第十章将超额剩余价值时,举例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说 “因此,剩下的8先令是体现一个工作日的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个货币表现比同类社会平均劳动的货币表现要多,因为12小时的同类社会平均劳动只表现为6先令。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8 12:07:14
想一想:M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或,问一问你你们的老师看他怎么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8 12:20:35
任何一个新产业的出现,最初生产率都是低的。产品质量还不高。按照马的理论,那些质量不高的产品比产业成熟后的产品,价值更大。也就是说,最初的DO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比现在的win7的价值更大。也不知道,他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说人力资源成本不就得了嘛!那个老马,简直就是坑人啊!坑了我多少时间啊!坑了多少青年学生的时间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9 00:50:21
当说到“超额剩余价值”的时候,就是指个别的局部的剩余价值。相对于整体的平均值而言,局部的生产力的提高还不足以对平均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使得一件低价值的商品仍能旧生产力下的价值额参与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9 08:00:38
对于马克思的某些具体结论,不论照搬照抄。用劳动时间来计量价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劳动生产率不变。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计量劳动价值?还得回到马克思的原意。我们分析可以得知,劳动时间,其本质是表征的劳动量。因次,用劳动量来表征劳动价值,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经济学界许多年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劳动价值的数学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9 09:51:31
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要搞清楚谈论的前提。如果前提是同一的时间量,那么,这个谈的就是生产率。如果前提是同一的产品量,那么,这个谈的就是生产力。同一时间内,不论生产率如何变化,其价值总量都是相等的。比如同样10小时,原来可以生产10件商品,现在生产率提高了,可以生产20件商品。虽然同一时间内提供的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但是,10件商品的价值仍然等于20件商品的价值。如果就同一数量的商品而言,比如就单件商品而言,那么,原来生产一件商品是1小时,现在是0.5小时。生产力提高了,单件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了。
再比如说一件商品现在的社会价值量仍然是1小时,而一个人率先提高了生产力,他的个别价值是1件商品0.5小时。但是,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中的社会价值,所以,这个人仍然可以按照一件商品的社会价值来出售,于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即在同样的1小时内,社会创造了一个商品,而这个人却创造了2个商品。每个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那么,这个人就得到了2小时价值。所以说,在同样的时间内,他的个别劳动创造的价值就比生产同种商品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