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68 9
2008-08-03

[原创]在奥运前,腾讯评论究竟想把中国体育描绘成什么?

奥运马上就要到了,各个网站的体育频道都推出了自己的专题。

但腾讯网的评论主页却独出心裁的登出了这样的一个系列。

http://view.news.qq.com/zt/2008/jinpai/index.htm

我想我可以先引用这段评论,让大家欣赏:

一般而言,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下都体验过,就容易有平常心。而一直沉沦底层的人,容易偏执、愤愤不平。中国人就总忘不了曾经的一段失意和受辱,如果说这有点病态,那么吊诡的是它恰恰要靠另一种非常态来医治,那就是要大红大紫一回,为了这个目的,中国这二十多年采用了“举国体制,金牌至上”的奥运战略,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这种战略走向顶峰之时。但“盛极”,往往是“而衰”的前奏,气出了,心态就平和了,举国体制也就将完成它的使命走向末路。

这段类似于“仇富”观点的闪亮登场,无疑为下面挖空心思的“专业评论”定下了调子。

[em03][em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3 13:45:00

和大多数八十年代的电影一样,影片《沙鸥》充溢着激情与希望,给观者蓬勃向上的感受。尽管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部以女排为主角,反映“体育精神”的影片实则是违背体育精神的。
  
银牌被丢入大海,女主角一字一顿的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的画面,不知萨马兰奇们会怎么看,反正即便让今天的中国人看,也会觉得“过了”。但在当时,大概没有观众会觉得别扭,这就是当时人们对待体育的认识和心态。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中国体育也进入世界体系,从此,举国追求金牌的激情开始燃烧…
——《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评电影沙鸥》
(没有人说过去我们从未犯过错误,但我们决不能整天为了过去的错误不断忏悔,并从中获取快感。更何况,影片想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奋进的精神。用一部27年前的电影来分析我国的“国民精神扭曲”,似乎不太令人信服)

东德体育机器的覆灭给世人留下了很多的启示,其教训多于经验。东德体育表面上穿上了华丽的成功外衣,而本质上却是一具失败的文化标本。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已经不再需要制造如东德体育这般的政治畸形儿。我们时时祈祷:东德体育的这类悲剧不要再成为困绕世界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的一个梦魇。
——《前东德体育教训 》
(从这种低水平的含沙射影中,能看到腾讯评论对意识形态斗争的“恋恋深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13:49:00

这段偶遇被日本媒体加以报道,竟引起了远在北京的毛泽东的注意。据庄则栋自己陈述,毛泽东看了报道后大喊了一声“庄爷爷”,表示嘉许。

(毛泽东看了报道说了什么,庄则栋怎么知道?他有心灵感应?)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几乎没有人质疑这种“让球”的命令,即使是46年后的今天,当事人徐寅生、张燮林均表示,既然运动员完全是国家培养的,就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而作家叶永烈的态度也很鲜明:不管你找出什么理由,让球就是在造假,就是在亵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就是在违背基本的体育精神。——《再见乒乓》
(如此说来,腾讯评论的目的不是政治,而是纯正的体育运动啦?再往下看:)

叶永烈平生著述颇丰,其中大多是与共和国政治、历史、重大事件相关的人与事。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这位作家的笔触竟两次伸向体育领域,而且都是乒乓球题材。其中一次是讲述庄则栋的曲折经历,另一次是关于何智丽“让球风波”的报道。这两次报道,尤其后者,在社会上曾经轰动一时,甚至延续至今。“我对体育本身没兴趣,之所以写乒乓球,因为它曾是政治标兵,与政治关系密切;换作世界排名73位的中国足球,我是肯定不屑于关心的。”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叶永烈说他关心的其实是当代政治。 ——《再见乒乓》

1月5日,中国乒乓球女队首次与男队分开封闭集训,男队前往福建厦门,女队开赴河北正定。对于这场引人关注的“恋爱风波”,偏重时政类内容的《南方周末》竟也进行了报道,文章标题耐人寻味——爱上乒乓,但禁止爱上队友。 ——《再见乒乓》

(这才是腾讯评论写这个系列的真实想法,只不过似乎不用这样的点醒,我们已经看得很明白了。)

作为举国体育体制中被举得最高的一个项目,相对于我们的对手,我们的投入几乎可以用“不惜血本”来形容。

(加起来一年大约在5000万左右,相当于鲁能俱乐部半年的经费。)

只是有一点,蔡振华说的确实没错——中国队的垄断地位不是动一动规则、器材就可以被颠覆的。乒乓球的世界,正成为一个倾斜的世界,一边,是举国体制下的中国极端的重视;另一边,是其他国家渐渐萎缩的热情。

(好像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水平降下来,而让其他国家夺冠,这样他们的热情就会高涨了?)

大球改革在沙拉拉上任后得以推行,其效果是,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略有增加,而中国乒乓球的垄断地位也更加牢不可破。或许,这是一个让徐寅生感到欣慰的结局吧。

(真是所谓专业人士,实际上,大球和小球相比,旋转在战术中比重加强了,削弱了中国队员的快攻前三板的打法优势,徐寅生为何因此欣慰呢?所以可以看出,作者并非专业的体育人士,也没有把心思用在研究乒乓球本身上。他的心思,完全在于如果用他的写作技巧,来对中国人心里感到自豪的各种意象加以“揭露”和贬低。)

现在各位明白了吧,腾讯评论想表达的,不过是乒乓球激发的“民族亢奋”是“虚妄”的、落后的、非人道的、最终应该抛弃的。它似乎忘了,乒乓球,现在已经是我国体育产业中,执行力最好的、发展最平衡的、群众基础最强的、选拔机制最公平的、研究方式最科学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每一位乒乓国家队员,都有离开乒乓球队的自由,之所以他们不希望落后,没有离开队伍,只是因为竞争的激励制度保障了他们的成功和发展都是公正的。

我可以用一个对比说的更清楚:当《劳动合同法》通过的时候,腾讯评论的主流观点是,既然农民有离开企业的权力,为何还要保障他们的合同?那么我也要问,当现在每个队员都可以选择离开的时候,为何还要搬出几十年前的案例,而且还是一会儿说过去一会儿谈现实,想尽一切办法,令读者认为,我们现在的体制,仍然是在强制这些队员做不想做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13:53:00

然后,腾讯评论对我国参加的几届奥运会做了非常带有倾向性的分析:

1984:初尝甜头

真正的高潮是洛杉矶奥运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拿到15块金牌的骄人战绩后,中国人从此不必只盯着乒乓或女排了,而是将诉求汇聚于奥运会和奥运金牌,狂热则更甚。
 
这种狂热不能完全说是受了某种引导,而更主要的只是一种简单的人之常情:以前不牛皮,想牛皮。无论是历史包袱:殖民时代的被压迫(东业病夫),战争动荡、政治动荡年代的苦难;还是现实落后:打开国门后对比外面世界的自惭形秽,都塑造了国人深重的弱国心态。表现在对体育的态度上就是过分在意(极端热情、输不起)和夸大拔高(崛起了、振兴了、体育强国了)。

但不管这种想法多么虚幻,身处幻想中的人们一定是快乐到极点,如同饥渴的喉咙得到甘泉滋润,中国人的喜悦与兴奋溢于言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13:57:00

1988:挫折中的隐忧

正当84年初尝甜头,88年想再“爽”一次的时候,迎来的却是沉重一击——5块金牌。
  
应该说,5块金牌是与现实相符的成绩,84年的好成绩只是得益于苏联与东欧的缺席。但在高涨的热情被泼了冷水后,转向的是不理智:本来正常不过的比赛失利,却被认为是思想和人格问题,李宁摔下吊环后的一个微笑,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好心态,但当时人们完全无法理解:输了也就罢了,怎么还能笑呢?于是李宁回国后甚至收到了一根绳子让他上吊 ,这样的遭遇让当年的英雄——取得跳水金牌的高敏也轻松不起来,这无疑是警告:若不见好就收,会不会和李宁一样的下场?

(既然现在人们已经把心态改变过来了,为何还要一再苛责当年人们的心态有问题呢,这和当年给李宁送绳子让他为过去的失误自杀谢罪有何区别?)

可见,“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仅仅是口号,真实的理念是“金牌之上”(应该是“至上”,给腾讯纠正个小错误。)。这种扭曲的理念、这种虚幻的拔高在84年赢的时候可以维系,在88年输的情况下,就暴露出了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14:03:00

90年代 荣耀与创伤

(两届奥运,成绩都不错,中国人心态也随着开发程度的进步开始平和了,所以腾讯评论还能说什么呢?不要着急,它自然有自己的“闪光点”。)

“兵败汉城”让中国人明白了夺金牌的难度,此后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体育经费,并提出一个以争夺奥运金牌为目标的体育发展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从此举国体制走上快车道。92、96两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稳定在16枚。以92年的伏明霞、96年的王军霞为代表的奥运健儿,带给我们的激动与荣耀至今想起仍心潮澎湃。但是另外一些运动员,却走上了一条创伤之路。

一个来自广州农村的队员在回答为什么练举重的时候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教练选队员,上课时让大家站起来,然后我被选中了。”1987年夏天,16岁的邹春兰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然后她就选择了举重的道路,而她的人生也随之被设计了。她需要拿冠军,因此吃大力补丸(实为一种兴奋剂)七年,到22岁她就退役了,因为1993年的兴奋剂丑闻让中国体育的名声遭到了极大破坏,吃了七年兴奋剂的她作为隐患需要被排除。与邹春兰练同一项目的才力,还有马家军里一群穷困潦倒的运动员,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体育的另一幅画面。

[em06][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