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8358 22
2008-08-07

2008-08-07 | 

标签: 经济学  代价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况经济学的本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肯定是最合适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人们在决策时,需要权衡利弊。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但是人们最容易遗忘的也恰恰就是常识。

不是吗?我们常常听到“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办大事”、“百分之百地保证”等等豪言壮语。这些口号诚然感人,但是却缺乏经济学的科学依据。“不惜一切代价”表明决策者为了某个目标可以放弃其他所有资源,那么即便最后实现了某个目标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其他所有资源的重要性加在一起都不如这某个目标?技术地说,除非人的偏好不是凸的,否则“不惜一切代价”断然不是科学的决策。

在美国,自1860年林肯总统遇刺身亡之后,在150年里总共有8位总统被刺杀而死。但是美国总统至今仍然要接触选民,公民仍然可以合法拥有枪支。显然,不能因为少数小概率事件而改变治国的精神。从期望收益的角度来决策,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决策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那种“为了防范于未然”,为了减轻某些人或某些部门的职责而不顾公民全体利益的做法,无异于因噎废食。

假如为了杜绝交通事故,禁止行人上路,那我们修公路干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7 11:38:00
说的太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7 15:35:00

支持聂老师的观点。很平实的道理。我来点狗尾续貂

“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策观念,有时候细想起来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个人在自己占有的资源范围内,为了达到自己的哪怕是虚幻的目标,倾全力而追求之,比如某个义士“见义勇为”而“杀身成仁”,杀身大约无可指摘,那是他的权利,顶多引起我们的感叹:真舍得啊;可议论的是他的目标是否合适,对社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些议论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是代理人决策时,尤其是委托人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策思路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任你有多少科学决策的原理和手段,这种冲动很难抑制。为什么呢?代理人所控制的财产并不属于代理人,他或她只是为委托人代做决策,目标可能符合委托人的意愿,但在目标值的决策上,委托人难于置言,比如我们设想(我不愿意说真实的例子,免得麻烦),公共环境卫生部门,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让城市任何时候都一尘不染,目标甚好,可目标值和代价是公众所愿意接受的吗?值得怀疑。税收有限,“不惜一切代价”地满足了环境卫生,那么公共交通、教育、医疗、以至公安和国防,找谁去呢?当然事情不会这么极端,但环境卫生的每一分钱的支出增加,不都是以其他目标减少一分钱支出为代价的吗?同理,为了公共产品而“不惜一切代价”,私人产品不是要极大地萎缩吗?不要说公共产品增加可以拉动经济,这是破窗理论,只能是饮鸩止渴的。

所以,科学决策很重要,这里最重要地应当包括形成公共决策的科学程序,何种情况要由所有委托人按规则决策(全民公决),何种情况由委托人代表按规则决策(议会法案),何种情况由代理人在公共监督下按规则决策(政府立项),这可能是制止“不惜一切代价”式决策而转为科学决策的制度保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7 18:22:00
楼主,在斋做做学问得了,在基国你要是太认真,那非疯了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7 22:36:00

说与做是两回事,理论与实践操作是两回事,许多现象,理论上看,经济上没有效率的,但实际生活中,仍会出现。经济学,解释现象是可以的,但要改进世界,未必灵了。

像新劳动法、刚刚推出的垄断法等等,经济逻辑上,一看就知道是有问题的,但实践中,就出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8 12:58:00

曾观察一位长期在党委工作的官员。关于法学和经济的现代理念他知道一些,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他更相信“理论如此,但实践可能未必如此”。或许,他的实践论更符合现实——很多经济学家不理解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高速增长,根源可能在于他们更相信理论,而共产党更相信行动。

“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办大事”、“百分之百地保证”,的确在现有的理论上并不如意,但是,这并没有压缩这些理念的生存空间。现有的经济学关注的理性的人们恰当地在各种选择中权衡,现实中这种权衡往往导致迟来的正义或者“最优”,相对于快刀斩乱麻式的决定一个次优或者次次优的方案进行行动,后者更具有实践价值。

科学的决策不是免费的,何况现有的技术和相互矛盾的知识体系,让有的“科学”决策变得有些虚妄。现存的政治模式中,快速行动的决策几乎是免费的,更多的时候,行动总比不动好,因此,断然质疑快速、有力的行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错误的行动也比比皆是,错了就当学费吧。与其让一代知识不够的人在那里长期等待,不如让他们的错误行动成为当代和后代的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