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陶本社会主义,你看如何?
附:陶本社会主义学研赏析论坛
希望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理解、深入研讨、睿智鉴赏、透彻辨析这一东楚民间所关于人类社会最理想经济制度的学说(陶本社会主义:不纳赋税、劳动信贷)
那么,何谓陶本社会主义呐?
据东楚民间哲学研究者讲,人类社会消灭剥削之理可有二想:其一理之想为消灭剥削者。如西英莫本社会主义理想之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其所想之理也就在于:没有剥削者就没有剥削。富人消灭了,全是穷人,就谁也不能剥削谁?其二理之想为消灭被剥削者。如东晋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记》中之喻理所言:若果有世外桃源,全世界的被剥削者都逃到世外桃源里去了,那么,这个世界的剥削者还能剥削谁呐?是故,东晋陶渊明之《不纳赋税》的理想,其所想之理也就是: 没有被剥削者就没有剥削。穷人消灭了,全是富人,谁也别想剥削谁?
换言之,陶本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经济制度彻底地消灭穷人,使这个世界全是富人,没有一个可供富人剥削的穷人,从而消灭剥削。
若问,陶渊明的不纳赋税是怎么消灭剥削的呐?
据东楚民间经济学研究者讲,陶渊明的不纳赋税也就是自然资源公有公益之经济制度。
在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1600年前),生产工具极其低下(相对于今而言)其价值趋近于零,即:依托生产工具(非自然资源)类资产的剥削也就不存在(剥削的收益趋近于零)。是故,东晋陶渊明时代就只是自然资源类资产的剥削。陶渊明的不纳赋税也就是消灭(自然资源类资产)这一剥削的经济制度。在此所当说明的是,陶渊明的不纳赋税并不是说其桃源社会无需公益支出,而是说他已找到了其桃源社会所需公益支出之足够来源——然资源类资产公有公益制度之收益。
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至今,生产工具类资产之剥削令人发指,如何消灭这一剥削也就成为了当代东楚民间思究者所图思解的问题。终于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消灭生产工具类资产之剥削的思考——办法是: 劳动信贷。
那么,劳动信贷是如何消灭生产工具类资产之剥削的呐?(据说这连当年邓小平的思智也理解不了,故不曾接纳该论)
确然,即便时下社科教授们的思智也全都完全不能理解劳动信贷究竟又是怎么消灭 生产工具类资产之剥削的这个奥秘。所此只望待后晢的思智了。
本笔所能的是,尽己之文言辞力述之,能不能理解就全耐各自的思智了。
所谓劳动信贷也就是生产工具劳动信贷制度。为了便于各位理解,在此假令有个有充足信贷额度且无需资产抵押的劳动信贷银行,所有的劳动者劳动之所需的生产工具 都可以从劳动信贷银行获得贷款解决,这样一来,全社会的劳动者都各自在自己的企业里上班,谁剥削他们呐?又会有谁到资本家办的工厂去上班受其剥削呐?这也就是把全世界的穷人都变成富人的那个办法。
写长了没人有耐性看,所在此提请论坛围绕思辨的问题是:
1,没有被剥削者就没有剥削之陶本社会主义立论逻辑是否成立?
2,以自然资源类资产公有公益制度之收益来解决公益支出是否足够?
3,有足够劳动信贷额度的前提条件能否消灭 生产工具类资产之剥削?
zenglaisong@163.com或QQ142223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