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成本的内涵
交易成本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源于科斯1937年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在此书中,科斯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该理论体系认为,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故新制度经济学家特别重视交易成本分析,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存在和制度运行的关键概念。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不同形态的交易关系。交易成本经济学把经济组织问题从合约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交易成本在威廉姆森看来也就是从合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不同组织、不同制度的成本,因而,交易成本是运用经济制度的成本。
(二) 从交易成本对关系营销进行评析
从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分类看,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主要是交易的事前成本。关系营销如何对事前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呢?首先,关系营销强调对顾客的锁定,一旦实现这种锁定关系,有助于买方减少“发现价格的成本”;其次,关系营销可以降低谈判和履约成本,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彼此双方的信息价值在首次谈判过程中基本得以充分的利用。在重复购买过程中,这些既定的信息对再次合约形成的影响并不增加什么成本。当然有些信息会在再次交易时发生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交易成本将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要比发现一个新客户付出的成本还是要小很多。对于交易次数较多,交易信息变动不大的合约关系营销的价值尤为重要。
威廉姆森重视事后交易成本的分析,他认为资产专用性强,进行市场交易的费用就越高。在关系营销过程中,若企业一方作为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者,客户一方作为互补性资产的所有者。如企业投资于一项专用性强资产,该项资产用途单一,客户就会具有一种机会主义倾向,即通过威胁收回他们自己的投入来榨取“准租金”,“准租金”是指专用性资产最佳用途和次佳用途间的收益差。这种差异可作为评价资产专用性强弱的标准,数值越大,客户的机会主义就会越强。关系营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顾客关系管理等努力来增加顾客的转换成本,从而形成一个防止“机会主义倾向”的机制,但这种努力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实施关系营销所发生的成本是否值得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具体而言,若进行关系营销所发生的防范成本小于资产专用性可能引发的“准租金”时,由此产生的事后交易成本才有效。在关系营销中资产专用性也可表现为供需双方间关系独特性强弱。本文来源:论文发表
www.qikan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