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一般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
如果一个农民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大于工业品上升幅度,对农民有一点点的好处。就像国际上的原油,最近虽然原油价格下跌到114美元,但前一阶段原有价格比其他任何商品上升幅度都高,产油国以及其中的投机者都获利。
如果通胀中工业品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无疑对农民一点好处都没有。
在家上农业具有周期性,在前期化肥,农具等投资期间通胀程度和农产品收获阶段通胀程度可定也会不一样。要解决这个时差给农民带来的影响最好在农村普及副业,有时时的收入来源。当然这个说的容易,做到难。
通胀通常对农民也好。城市固定收入人员也好,弊大于利。就算是有利,农民总收入还是有限情况下,多挣的那几个钱起不了什么作用。
最重要的还是政策和制度。
粮食是属于国家安保的一部分。一个国家要保证一定的粮食自足率,也通常对粮价进行干预,由于干预而导致的损失以补贴形式弥补。但我国这方面有很不成熟。
农民富起来短期靠技术增产,长期靠制度和产业多样化(比如美国很多制药业和食品都需要玉米淀粉,这总比买粘玉米需求大)。
通胀毕竟对一个经济体有恶劣影响。农民也是经济体的一部分,长期内都是没有好处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11:51: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