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定律是指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需求量是意图中的量,不能直接观察。
为何需求量只能是意图中的量,不可以定义为事实上的购买量或者能观察的事实变量呢?
把价格与需求量定义成事实变量,是事实解释事实,而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
这观点不对。边际产量下降定律中,投入的要素量及边际产量,全是可以观察到的变量,全是事实,没有意图变量,这定律照样能解释现象,照样是可取的理论。
可见是不是事实解释事实,不重要,能不能一般化地解释现象,才重要。张五常说的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是指不能用个别的事实解释事实,如果变量中包括的事实是广泛的事实,可以是事实解释事实的,就像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因为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具备一般化的解释能力,即使是事实解释事实,亦可也。
把需求量定义为意图变量,不是因为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而是把需求量定义成事实变量,一般化的表达各个具体现象中的需求量,做不到,所以只能把需求量定义能为意图量,像偏好等概念一样,具备一般性,有广泛解释现象的能力。
举例来说。我有一张图书卡,金额500元,只能用来买书的。好几本书,以前没有图书卡,我没有买,有了这张图书卡,我便买了。图书卡只能用来买图书,比起同样500元的金钱,购买力比较弱。这个例子中,金钱能买书,也能买其他东西,这些用途不同是观察得到的。同样,用钱没买书,用卡买了同样的书,这个现象也是事实,也能观察得到。如果我们把价格变化(这里是用途多少不同)与需求量变化(这里是有没有买书),用这种能观察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需求定律的内容就全是可以观察的事实了。
一般化而言,需求定律是指在具体约束下,人们对成本变化作出的行为选择的变化。成本变化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选择的变化,是经济学家主观的判断。客观的事件中,到底行为选择变化的方式与需求定律中的判断是否符合,要用上述方式把价格变化与需求变化全部还原成能观察的事实与现象,才能验证需求定律对不对,才算真的运用了需求定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5 19:47: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