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也就是没有归属权的自然范围;或者说漂亮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只是不能分配><)
概念上,公地问题的解决之道暂时看前人想到两种:管制,以及私有化。
大地的公地问题主要集中在南北级的科研开发;热带雨林及非洲草原等自然区域的资源利用问题——包括过度砍伐以及偷猎等。前者是典型的“先到先得”的全球性公地概念;后者一是影响全球气候导致外部环境问题,二是区域内部的公地问题。
南北极权益问题私有化是不现实的,通过联合国的共同管制暂时还有一定作用,毕竟南北极资源的利用成本比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参与,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北极虽然最近比较热闹,但由于其争端源于大陆架延伸的认定问题,夹杂政治军事制约的战略矛盾,与经济概念的公地问题差异比较大,不论。)
雨林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变的重要,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雨林保护与碳排放限制的问题相似,考虑是否建立雨林砍伐指标,配合次生林种植指标使用,建立国际交易所。雨林拥有大国,可在国内将与人类活动关系密集的雨林区的使用权私有化,并做用途规定——允许种植次生林,在一定树木保有率下砍伐交易。(许多巴西雨林被砍伐,是因为当地贫穷的农民要将土地开垦成玉米田。)并且,提高私自砍伐的惩罚标准,给予激励鼓励举报,将伐林人变为守林人。
偷猎问题也是同样的思考模式,使用管制:通过市场拍卖提供一部分合法捕猎名额,捕猎数量作为配额同样竞标。捕猎人进出猎区必须登记,猎物必须在公开市场出售,根据捕猎公司规模缴纳猎区保护金。使用高奖金措施鼓励举报盗猎。
************************************************************
以上,仅仅是根据理论进行的粗浅思索,提请有兴趣的同人讨论……(继续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