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
解决之道在欲擒故纵
昨天恰好碰到一个同学,她说前天晚上11点去排转天白天的火车票,结果排在第二个,第一个是票贩子,把那个窗口到她家的票都买光了。然后她用小朋友的纯真和哀求,终于打动了该票贩子,那人同意只加价100RMB把票卖给她。自己住在天津,少了每次回家买票问题的困扰,亲身不能体会其中的痛苦,然而对这个问题还是蛮关注的,逢人就问买票的问题,最近思索出了解决之道。
首先,我要说的可能比较颠覆,票贩子不应该打击,相反,要视为合法并认可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
火车票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票贩子,打击他们只是治标而非治本。大凡政策上治标的行为,其结局无非有两种:
一是失败。原因很简单,没有切中问题要害,当然解决不了。二是达到动态平衡。就像是往已平衡的化学溶液中注入一种新的物质,经过反应之后重新建立平衡一样,实际上这种平衡就是利益的再分配直至各方达到均衡的过程。举个例子,就像是中国的城管与街头小贩,设立城管原本是要取缔这些小贩,但是政策经过实践之后产生了另一种结果,那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状:每天城管派个人在小贩的据点"值班"(实际上是睡觉),到了晚上城管就回去,小贩立即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双方都很默契,这就是一种新的平衡。
那么什么才是"本"呢?
还拿小贩和城管举例,如果这些人生活上没有太大问题,他们用得着这样出来辛苦地赚钱吗?你政府既不能给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提供充足的低保,他们还有孩子要上学等,各种花费又那么贵,现在人家出来自立更生(而且所做之事是建立在充足的市场需求之上的)你还不让,这不是把人往死里逼么。
我家在天津,刚刚去买票回来,半个小时一列车,每趟500多个座位,明天的票都没什么人去定。如果现在的运输水平都能达到城际的效果,肯定会极大地解决春运问题(不要说达不到,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达不到的,只是时间问题)。实际上技术问题只是其中一个瓶颈,经济社会人口等的方方面面,共同形成了一票难求的现状。
现状决定了需求与供给,进一步讲,是需求远大于供给。我是相信市场的力量的,单纯的政策管制如果不能顺应社会和市场内在的发展规律,必将失败。既然供给一时无法跟上,你又怎么能去责怪市场上种种满足需求的行为呢?
其次,更加颠覆地说,票贩子不仅应该被视为合法,而且现阶段应该大力鼓励票贩子行为(不同于现在的形式,而是成立公司)。
鼓励的形式当然不是现状,既各种票贩子分散广泛且服务水平和市价参差不齐。应该号召甚至给予政策优惠,成立一家或少数几家相互竞争的票贩子临时公司(即企业管理中关于"临时生命体"的理论),雇佣这些票贩子,并以统一而诚信的形象,良好的服务品质,采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索取合理的溢价,挤垮那些继续单打独斗的票贩子,最终形成寡头垄断市场。
现在的政策以破获最大的票贩子团伙为骄傲,我看这恰恰荒谬,正是因为把少数具有规模的团伙捣灭了,才导致了市场的持续性混乱与无序的局面,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消费者。以史为鉴,水浒中朝廷对梁山的招安之策,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果你持续说他们是一群强盗,是违法的团伙,那你就吃了大亏;如果你把他们招安了,承认他们的合法性,反而会有积极的效果。为票贩子提供合法公开的竞争空间和机会,市场的力量会创造最优的结
果。
在中国,人多导致的排队和占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是经济学里的一种的零和博弈。下面我再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寡头票贩子企业能够战胜并最终取缔个人票贩子,创造一种有序的竞争格局,避免零和博弈。
在企业战略理论中,零和博弈的其中一个体现就是价格战。那么如何能够避免价格战?其中的一种就是释放"价格信号",通过价格信号,打破经济学博弈中双方不可预期的状态,实现稳定的预期并最终达到平衡。排票也是一样,如果不能达到稳定的预期,那么零和博弈很可能不断持续下去。你提前一个小时去,他提前几个小时去,你提前十几个小时去,他提前一天去,不断往复博弈,最终大家都深受其害。
另一个例子是考研的占座,占座和排队实质上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给解决排队买票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一样的不断博弈,结果是大家都越起越早。渐渐的,有识之士形成了联盟,组成团队轮流占座,平均一个月每人只要早起一次,就可以保证座位。于是再过一段时间,单打独斗的人便极少了,几个团队间也形成了默契,于是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即稳定预期。
我想,诚能承认票贩子的合法性(前提),并鼓励他们公开竞争(手段),通过市场的力量,最终能够实现各方价值最大化。
那么票贩子是否应该一直存在?
答案是否定的。上述的方法只是短期的,关键还是"本"的解决。什么时候供给能够满足需求(如列车普及高速,数量增加,基建更加完善,票务信息系统服务的完善...),那时票贩子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无需治理,票贩子就将成为历史。
所以说,票贩子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欲擒故纵,曲线救国有时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