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403 1
2014-12-14
谈我们人格归因心病与依法治事
2014.12.14.
有一种归因心理,称人格归因。即:某件事没达预期目的,我们或归因于别人“小人”心术,或归因于别人挟私报复和以权谋私,或归因于别人搞圈子排外,或归因于别人无知和水平低又自以为是乃至“神经病”。
于是,我们觉得自己是“鱼肉”而人为“刀俎”,因此,我们或“放下”当忍者--忍得一时之气省却百日之忧,或“回击”当斗士--铁肩担道义、无毒不丈夫,或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阴人”,或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当逃兵,或者加入团伙甚至插队尖近权力中心当“佞臣”,或者当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或者吃一堑长一智学乖当“聪明人”,或者自甘平庸得过且过当懒人,或纵情山水或放浪形骸或寄托于文艺当“潇洒哥”,或学颜回“独善其身”“人不堪其苦、回不改其乐”当“君子”,等等等。但终究留下郁结,钙化了灵性。我们为何有此心智模式,又如何消解这种僵化活力的心智模式呢?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得其志,归因外人“人格”,且以“异化”自身“人格”应对,其根源在传统“人治”环境。消解这种社会心智毛病的办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在宏观要依宪治国,在微观要依法治事。下面我专门谈谈依法治事。
第一、办事要标准化。凡涉及利益的事都要事先拿出标准,没标准不得随意下结论。
第二,标准难以量度,决策必须程序化。哪些事要哪些人讨论哪些人决定,要事先有个规矩。
第三,任何决定必须有一个公示期,有一个决定不服者申请复议的回路设计。
第五,任何标准、程序及复议回路的制定必须走群众路线,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第六,办事标准及决议复议之程序等必须信息公开。
第七,遵循当事人之间分工合作彼此协同互相激励之原则。
当我们的社会法治日益完善,我们的单位日益依法治事,我们的人格归因心理毛病必定日益消解,社会只有制度健康、大众才会心理健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2-24 08:54:54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