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J. Davis(《美国经济:宏观经济学》主编) 我们对经济增长、发展方面的话题很感兴趣。同许多专业人士的观点一样,我认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也可以运用经济学的其他领域的一些成果。因此,只要是有助于人们理解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成果,不管是来自劳动经济学还是国际贸易等领域,都适合在我们的杂志上发表。我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告诉大家,我们的编辑对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章非常感兴趣,希望看到相关方面的高质量的文章。但现在还没有看到很多这样的文章,这似乎跟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重要性不对等。中国经济在20世纪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其备受瞩目。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求文章应该对经济学这门学科有所建树。我们不仅仅看重数学模型,如果是对经济学领域有所启发和开拓的文章,我们也会采用。
Mark Rosenzweig(《发展经济学》主编) 我主持《发展经济学》杂志大约有4年半了,每期稿件从600篇增加到现在的900多篇。这反映了两件事:第一,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活跃发展,有更多的有趣话题;第二,很多人为了投稿而投搞。我不知道哪方面因素是主导。每期800—900篇稿件是极高的数量,但是我们的编辑同时也希望更多人投稿,因为想从中选出质量更高的稿件。 我想强调的是,作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刊物,《发展经济学》并非是一个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刊物。许多非相关领域的文章仅仅是因为它们用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而给我们投稿,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发展经济学的稿件应该是与经济发展理论有关的,而不应仅仅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情况。例如有人用经典模型研究哥伦比亚的劳动市场,对最低工资进行调查研究,这虽然对经济理论应用是好的,但是与发展经济学无关。
Jack Phrizaks(《中国经济评论》主编) 《中国经济评论》是英文刊物中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很重要的杂志。目前,我刊来稿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约两成的稿件是不符合要求的,是不专业的、缺乏数据支持的或只是叙述性的文章;第二,许多文章中有非常复杂的数学、计量模型,但应用的结果要么是没有意义的,要么作者自己都不懂是怎么回事,这些文章应该被视作是研究生的作业,而不是对经济学有贡献的学术文章。我们拒绝这类文章,不是因为其专业性不强,而是因为没有好的观点。 我们愿意与有良好的洞察力,但技术上却不一定很棒的作者合作。我们可以将其文章改进到能发表的技术程度。作者也不必担心他们的英语水平,只要文章水平达到要求,我们可以帮助其改进语言表述。最关键的是,文章必须包含一些好的观点,语言、技术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我们希望能为研究中国问题的英语学者和专业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世界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奇迹。
P. Pestieau(《公共经济学》杂志的共同主编之一) 《公共经济学》在选稿方面,给予了编辑们很大的自由,我觉得有时杂志社工作人员之间是缺乏交流的。我是比利时人,所以我特别关注来自其他地方的杂志社的审稿规则。因为很多经济学研究者并不是生活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区域,我们可能不像美国学者那样拥有主流话语权,在这一点上,我们真的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