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
商品交换是商品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换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所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也会不断上升。认真分析和科学推导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律,是价值理论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指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商品的价格以什么为基础?这是长期争论的问题。门格尔认为,商品交换的比例和商品价格完全归结为交换双方对财货的主观评价的均衡。杰文斯采用最后效用程度(即边际效用)来说明交换比例的决定,他认为:两商品的交换比例,是交换后可供消费的诸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之比例的倒数。他还得出:物品的交换比例与边际生产成本成反比例。瓦尔拉斯认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均衡。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然而,所有这些观点和理论,都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理论证明。
一、商品交换的价值增值机理
传统的观点认为,商品交换的过程不会产生价值的增值。然而,统一价值论认为,商品交换的过程可以产生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来源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作为一种社会性生产资料可以对各个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产生放大效应。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也是间接参与社会分工的过程,也是间接利用社会性生产资料的过程,人们通过商品交换使用自己的劳动产品产生价值增值。
商品交换的价值增值机理是:商品生产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全部供自己使用,在“使用价值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其使用价值将会逐渐下降。他只有将多余的产品销售给更需要它的人,与别人的产品(或货币)进行交换,才能遏制产品使用价值的这种下降趋势,才能使这些产品体现更高的使用价值。一般情况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生产过程所付出的生产成本总是低于商品销售以后所收取货币的通兑使用价值(即销售价格);商品采购者在商品采购过程中所换取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高于所支付货币的通兑使用价值(即采购价格)。总之,商品通过交换的形式,自发地流向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的地区和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的使用者,从而产生价值增值,并为商品生产者与商品采购者共同分享,这种价值增值是由社会分工这种特殊的社会性生产资料所产生的,这就是价值交换的价值增值机理。
二、商品交换系统的价值率
商品交换系统也是一种典型的价值投入产出系统,它分为两种具体形式:商品采购系统与商品销售系统。
(一)商品采购系统的价值率
商品采购系统所投入的价值量是:商品采购者在商品采购过程所付出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价值总量;所产出的价值量是:商品采购者在商品采购过程所采购商品的价值量与所支付货币的价值量之差。
商品采购系统的价值率:商品采购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产出的价值量Qbg与所投入的价值量Qag之比值称为商品采购系统的价值率,用P来表示,即
Pg=Qbg/(Qag×T) (4-1)
式中,Qag为商品采购过程所投入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价值总量,Qbg为商品采购过程所产出的价值总量,T为商品采购的时间。
不难理解,商品采购过程所产出的价值总量等于商品采购者所采购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对于采购者的使用价值)与所支付货币的价值量之差。设商品采购过程所采购商品的价值量为Qg,所支付货币的价值量(即采购价格)为Qgj,则商品采购系统的产出价值总量为Qbg,则:
Qbg=Qg-Qgj (4-2)
则商品采购系统的价值率可以转化为
Pg=(Qg-Qgj)/(Qag×T) (4-3)
(二)商品销售系统的价值率
商品销售系统所投入的价值量是:商品销售者在商品销售过程所付出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价值总量;所产出的价值量是:商品销售者在商品销售过程所收取货币的价值量与生产成本的价值量之差。
商品销售系统的价值率:商品销售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产出的价值量Qbx与所投入的价值量Qax之比值称为商品销售系统的价值率,用P来表示,即
Px=Qbx/(Qax×T) (4-4)
式中,Qax为商品销售过程所付出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价值总量,Qbx为商品销售过程所产出的价值总量,T为商品销售的时间。
不难理解,商品销售过程所产出的价值总量等于商品销售过程所收取货币的价值量(即销售价格)与所支付货币的价值量(即生产成本)之差,设商品销售过程所收取货币的价值量(即销售价格)为Qxj,商品生产成本(或进货价格)的价值量为Qxs,则商品销售系统的产出价值总量为Qbx,则:
Qbx=Qxj-Qxs (4-5)
则商品销售系统的价值率可以转化为:
Px=(Qxj-Qxs)/(Qax×T) (4-6)
三、商品交换的矛盾运动规律
商品交换系统可以分为商品采购系统与商品销售系统两种类型,那么,商品交换的矛盾运动规律可以分解为商品采购的矛盾运动规律与商品销售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商品采购的矛盾运动规律
商品采购的矛盾运动规律:商品采购的价值率Pg围绕商品采购者的价值率Pgo上下波动,即
Pg∝Pgo (4-7)
当Pg>Pgo时,商品采购系统将会具有较高的价值收益率,商品采购者就会增加对商品采购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提高商品采购的规模;当Pg<Pgo时,商品采购系统将会具有较低的价值收益率,商品采购者就会减少对商品采购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降低商品采购的规模;当Pg=Pgo时,商品采购者就会维持原有的商品采购规模。
(二)商品销售的矛盾运动规律
根据广义价值规律,可得:
商品销售的矛盾运动规律:商品销售的价值率Px围绕商品销售者的价值率Pxo上下波动,即
Px∝Pxo (4-8)
当Px>Pxo时,商品销售系统将会具有较高的价值收益率,商品销售者就会增加对商品销售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提高商品销售的规模;当Px<Pxo时,商品销售系统将会具有较低的价值收益率,商品销售者就会减少对商品销售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降低商品销售的规模;当Px=Pxo时,商品销售者就会维持原有的商品销售规模。
(三)商品交换的矛盾运动规律
无论是商品采购,还是商品销售,都是将自己所拥有的一种价值形式转化为对方所拥有的另一种价值形式:采购者将货币形式的价值转化为商品形式的价值,销售者将商品形式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价值,这两者在本质上完全相同的。根据广义价值规律,可得:
商品交换的矛盾运动规律:商品交换的价值率Pj围绕商品交换者的价值率Pjo上下波动,即
Pj∝Pjo (4-8)
当Pj>Pjo时,商品交换系统将会具有较高的价值收益率,商品交换者就会增加对商品交换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提高商品交换的规模;当Pj<Pjo时,商品交换系统将会具有较低的价值收益率,商品交换者就会减少对商品交换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降低商品交换的规模;当Pj=Pjo时,商品交换者就会维持原有的商品交换规模。
四、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
商品交换的矛盾运动规律只能体现商品交换系统的价值率变化规律,但是,商品交换的实际运行过程主要是通过采购价格(或销售价格)的变化来反映商品的价值运行状态。
(一)商品采购的价值规律
根据商品采购系统的价值率,商品采购的矛盾运动规律又可表述为:
(Qg-Qgj)/(Qag×T)∝Pgo (4-9)
则
(Qg-Qgj)∝Pgo×Qag×T (4-10)
则
Qg∝Qgj+Pgo×Qag×T (4-11)
现在提出“附加采购成本”、“等效附加采购成本”和“采购成本”的概念。
附加采购成本:采购者为了采购某些商品,除了需要支付该商品的采购价格以外,还需要为商品采购行为的实施准备一些前提条件和后续条件,主要包括交通、通讯、物流、仓贮、质检、考察、调研、咨询、商谈、签约等,从而使采购者付出额外的价值量,这种价值量就是附加采购成本,用Qag来表示。
等效附加采购成本:设商品采购者的平均价值率为Pgo,采购某商品所付出的附加采购成本为Qag,耗费的采购时间为T,则把Pgo×Qag×T定义为采购者的等效附加采购成本,用Qdg来表示,即
Qdg=Pgo×Qag×T (4-12)
采购成本:采购价格与等效附加采购成本之和,称之为采购成本,用Qgc来表示,则:
Qgc=Qgj+Qdg
则
Qg∝Qgc (4-13)
Qg∝Qgj+Qdg (4-14)
即商品对于采购者的使用价值围绕商品的采购成本而上下波动,由此可得:
商品采购的价值规律:商品对于商品采购者的使用价值围绕商品的采购成本(即采购价格与等效附加采购成本之和)而上下波动。
(二)商品销售的价值规律
根据商品销售的矛盾运动规律,可知:
(Qxj-Qxs)/(Qax×T)∝Pxo (4-16)
则
(Qxj-Qxs)∝Pxo×Qax×T (4-17)
则
Qxj∝Qxs+Pxo×Qax×T (4-18)
现在提出“附加销售成本”、“等效附加销售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概念。
附加销售成本:采购者为了销售某些商品,除了需要支付该商品的进货价格(即生产成本Qxc)以外,还需要为商品销售行为的实施准备一些前提条件和后续条件,主要包括交通、通讯、物流、仓贮、质检、考察、调研、咨询、商谈、签约等,从而使销售者付出额外的价值量,这种价值量就是附加销售成本,用Qax来表示。
等效附加销售成本:设商品销售者的平均价值率为Pxo,销售某商品所付出的附加销售成本为Qax,耗费的销售时间为T,则把Pxo×Qax×T定义为销售者的等效附加销售成本,用Qdx来表示,即
Qdx=Pxo×Qax×T (4-12)
销售成本:生产成本与等效附加销售成本之和,称之为销售成本,用Qxc来表示,则:
Qxc=Qxs+Qdx
则
Qxj∝Qxc (4-13)
Qxj∝Qxs+Qdx (4-13)
即商品的销售价格围绕商品的销售成本(即生产成本与等效附加销售成本之和)而上下波动,由此可得:
商品销售的价值规律:商品的销售价格(即商品对于商品销售者的使用价值)围绕商品的销售成本(即生产成本与等效附加销售成本之和)而上下波动。
(三)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
对于采购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他在今后的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价值形式,该商品的采购价格就是他为得到该商品所付出的价值成本;对于销售者来说,商品的销售价格就是他在今后的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价值形式(他需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今后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该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进货价格)就是他为得到所需要的货币所必须付出的价值成本。
总之,无论是商品采购,还是商品销售,都是将自己所拥有的一种价值形式转化为对方所拥有的另一种价值形式:采购者将货币形式的价值转化为商品形式的价值,销售者将商品形式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价值,这两者在本质上完全相同的。商品交换包括商品采购与商品销售两个方面,因此商品采购的价值规律与商品销售的价值规律,统称为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
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商品交换者所得到的价值总量围绕他支付的价值总量(包括等效附加交换成本)上下波动。
其中,等效附加交换成本包括等效附加采购成本和等效附加销售成本两种形式。
显然,商品的采购价格就是商品的销售价格,统称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即
Qgj=Qxj (4-23)
由此可得
Qg∝Qgj+Qdg∝Qxs+Qdg+Qdx (4-24)
五、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
人们都知道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一般规律,然而,至今没有人对它作出任何理论上的证明。统一价值论实现了各种不同价值的统一度量,从而为商品交换等价规律的理论证明创造了条件。在“商品交换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就可以顺利推导出“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
(一)商品采购的等价规律
在许多情况下,商品的等效附加采购成本相对于商品的市场价格非常微小,或者商品的采购时间相对于商品的生产时间非常短暂,即Qdg≈0,则
(Qg-Qgj)∝ 0 (4-14)
即
Qg∝Qgj (4-15)
由此可得:
商品采购的等价规律:当商品采购的时间接近于零(或者商品的等效附加采购成本很少)时,商品采购的价值规律就转化为:商品对于商品采购者的使用价值围绕商品的采购价格上下波动。也就是说,当商品采购的时间接近于零时,采购者通过调节商品的采购数量,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无限趋近于商品的采购价格。
(二)商品销售的等价规律
在许多情况下,商品的等效附加销售成本相对于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进货价格)非常微小,或者商品的销售时间相对于商品的生产时间非常短暂,即Qdx≈0,则
(Qxj-Qxs)∝ 0 (4-21)
则
Qxj∝Qxs (4-22)
由此可得:
商品销售的等价规律:当商品销售的时间接近于零(或者商品的等效附加销售成本很少)时,商品采购的价值规律就转化为:商品的销售价格围绕商品的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也就是说,当商品销售的时间接近于零时,销售者通过调节商品的销售数量,使商品的销售价格无限趋近于商品的生产成本。
(三)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
商品交换包括商品采购与商品销售两个方面,因此商品采购的等价规律与商品销售的等价规律,统称为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
当Qdg=Qdx=0时,可以得出:
Qg∝Qgj∝Qxs (4-25)
也就是说,当买方的等效附加采购成本很低,卖方的等效附加销售成本也很低时,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就转化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围绕商品的市场价格而上下波动,商品的市场价格又围绕商品的生产成本而上下波动。归纳起来,可以得出:
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人与人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当买卖双方的等效附加交换成本很低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的成本价值,商品价值交换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
六、几点说明:
1、商品交换包括商品与商品之间、商品与货币之间、货币与货币之间的交换,无论何种形式的商品交换都遵循“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
2、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将会受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一种特殊的附加采购成本或销售成本,从而对商品交换的等价规律产生一定程度的修正作用。
3、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具有抽象性、普遍性、概率性和必然性,而不具有具体性、特殊性、确定性和偶然性。具体的商品交换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偏离这一等价原则,偏离的程度取决于交换过程中的众多偶然因素的制约情况。
4、商品的销售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货币的采购过程,商品的采购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货币的销售过程,其价值转化方式在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