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eynes三本经典著作存在如此大的差别,甚至相互否定的观点,我想主要是由如下原因:
三本作品之间的年代间隔很大,在这些间隔中间,不仅仅是现实的经济世界发生了变化,一战后初期英国经济严重失调,处于慢性萧条的困境,《货币改革论》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在此书中,一方面反对当局采取通货紧缩的政策,另一方面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度,主张实行管理本位的货币制度。
但是该建议,并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采纳,英国经济继续恶化。而《货币改革论》中提出的货币条件方案,忽略了应该考虑的复杂因素。为此,Keynes又写了《货币论》,编制了新型货币条件方案。该书主要是考察如何从物价水平的稳定&经济的均衡,如何维持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相等,如何促进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
而到了1929年,爆发了大萧条,对原有的经济理论从根本上提出了挑战-即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可能不能自我调整恢复了,需要政府的介入。而这些都是以前所有的理论里面都没有的,包括keyes自己的理论。在这种条件下《通论》面试,改变整个经济学理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也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以上都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具体书的内容,还是自己去看吧,这些书都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尤其是《通论》。最后想强调的一点是,Keynes是一个非常注重现实经济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更多的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而不是纯粹理论上面的思考,而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个人非常崇拜Keynes,也看过他的传记,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啊。他其实并没有专心搞理论,最喜欢的就是对于现实经济的观察评论。他的理论著作往往都是基于自己观察&思考的理论化,不经意之间,却改变了世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