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621 16
2008-08-26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银行利率可以看作资本的借贷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储蓄者和贷款方作为一对供求关系存在于金融中介市场上。那么作为价格的利率也应该由供求关系的市场均衡来浮动确定才对。现在的情况是央行作为GOD把持着定价权。请问这种搞法跟过去的计划经济有什么本质区别?

另外,当前银行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到的真实利率基本就是负值。但是居民储蓄量依然没有大幅下降。请问原因何在?面对权衡取舍为什么人们没有选择理性的即时消费而选择盲目的储蓄?这算不算非理性的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26 08:57:00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说明的是即便在美国,名义利率也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然他的这个名义利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利率,而商行对市场的利率。对于利率的市场决定问题,事实上一直是央行的改革方向,也是趋势。不然在全球化下,国内外的利差必然造成大规模、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并且最终扭曲国内商品市场。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还是和预期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2:44:00
Beijing Consensus ,一帮不怎么认同某些经济根本原则的国家达成的共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5:14:00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他的价格--利率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本,汇率等经济的方方面面,不能单独割裂出来看。由央行控制汇率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调整经济的货币政策。这些基本的东西自己看书吧。

至于第二点,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还是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偏低(包括楼主)。除了储蓄和消费,投资也是居民收入的重要去想。但是国内人民投资意识不强,加上股市楼市暴跌,使得人们有钱不敢投资,消费的话物价又高于心理预期,就只有存起来了。

这些都是复杂的国内外情况决定的,不要死背教科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8:04:00
以下是引用weissyang在2008-8-26 8:42:00的发言:另外,当前银行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到的真实利率基本就是负值。但是居民储蓄量依然没有大幅下降。请问原因何在?面对权衡取舍为什么人们没有选择理性的即时消费而选择盲目的储蓄?这算不算非理性的表现?

(1)储蓄以外的其他投资方式还不如储蓄。

(2)人们想把钱花在将来的更重要的事上。

最后一句的问法有问题:已经认为“人们不理性且盲目”,何来再问“算不算非理性”?

用“不理性”的视角,其实可以解释一切,但也一切都没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7 00:47:00

汇率和利率都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就在于调节宏观经济,不过在我看来政府的烦恼在于很难找到市场均衡的那个点。至于第二个问题,与其说是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还不如说是咱们中国人至今没有投资的习惯。就像王岐山像美国人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存款这么多。“因为中国人都很孝顺,这些钱都留着养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